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與蒙古國建立准同盟關係 在中俄間插楔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8 08:19:41  


 
  2011年4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北約高級會議通過了建立夥伴關係的新政策及合作機制,目的是為與非北約成員國建立正式關係,共同應對國際維和與安全等方面的威脅。這為蒙古國獲得北約“和平夥伴關係國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礎。

  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據蒙古國學者分析,蒙在遵循“開放”、“多支點”平衡外交的原則下,在利用政治、外交手段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國家安全思想指導下,除平衡發展與兩大鄰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外,還將發展與美國、日本、德國以及歐盟、北約等“第三鄰國”的外交關係作為保障其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之一,蒙古國視包括北約在內的“第三鄰國”為其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同時,希望在蒙軍軍事改革過程中獲得美國和北約的援助。此外,在美國和北約支持下參與更多的國際維和行動,以擴大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

  作為美國主導下的北約,一方面尋求蒙古國對其反恐戰爭的積極支持,另一方面更看重其位於中、俄兩大國家間的戰略地位。因此,美國不惜重金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建立了國際維和訓練中心,並從2003年開始舉行代號為“可汗—探索”的聯合軍演。目前蒙古國總兵力為1萬多人的軍隊已建成兩個維和營,參與全球維和。而據統計,近10年來有5600多名蒙古國軍人參加了各種維和行動。

  分析人士認為,蒙古國經過幾年努力成為北約和平夥伴關係國,其宗旨是利用政治、外交途徑保障國家安全,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而北約拉攏蒙古國則是其東擴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大背景下,蒙古國對北約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