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 優勢不再? |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31日載文《用美國生產取代中國製造?》,摘要如下:
上世紀80年代,比爾•古德曾在亞拉巴馬州一家健身器材生產廠打零工。隨著來自亞洲的低成本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美國這類企業最終都不見了蹤跡。古德之後為一家總部位於佐治亞州的燒烤架生產商工作,2004年參與決策將該公司生產業務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回憶起這個過程,他的描述是“極為痛苦”。這類決定當時成為一股潮流。
去年9月古德終於朝著逆轉這股潮流的方向邁出一小步。作為惠而浦在格林威爾工廠的經理,他將公司旗下一款手持式攪拌器的生產業務轉回美國本土。過去6年裡,該生產一直外包給一家中國工廠。
這代表了過去兩年間悄然發生的一種趨勢:一些在過去幾十年間離開美國到中國等低成本地區扎根的製造業工作,如今開始回歸美國本土。
近幾年來,中美之間工資差距有所縮小,這讓一些企業感覺美國製造的吸引力增加了。美元持續貶值,也增加了美國商品競爭力。油價上漲增加跨洋運輸成本,令本土製造更具優勢。麻省理工1到2月間對105家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39%的企業正考慮將部分生產業務轉回美國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