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8省市跑贏CPI 為擴大內需提供空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30 09:00:19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截至昨日,中國有28個省區市公布了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記者昨天整理發現,28個省區市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大於其CPI同比漲幅。其中,上海、浙江、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青海墊底。從增幅來看,寧夏增幅最高,達14.4%。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1367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9元,同比增長13.3%。各省區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上海、浙江、北京、廣東、江蘇、福建、天津等7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中國平均水平。其中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689元,為最高。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802元,排行第二。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154元,位列第三。在28個已公布的省區市中,青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末位,為7848.41元。

  從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上看,寧夏、甘肅、安徽、陝西、雲南、內蒙古、遼寧、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四川、江蘇、山東、吉林、廣東、新疆等17個地區超過全國水平。寧夏增幅最高,達14.4%,天津增幅最小,為10.1%。

  此外,數據還顯示,28個地區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而CPI同比漲幅均在5%以下,其中新疆最高,為4.2%,即上半年多數省區市收入均跑贏CPI。

  解讀

  工資上漲帶動可支配收入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2012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主要是因為近段時期居民工資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再加上民生方面,社會保障建設發展較好,對中低收益人群保障較大。此外,各地最低工資指導線的調整以及結構性減稅政策也將影響各省區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加快,但是作用有限。最低工資指導線的調整將影響到低收入人群,而結構性減稅政策將通過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的支持,減輕企業的壓力,從而間接影響人均可支配收入。

  “跑贏CPI”需理性看待

  另據京華時報報道,29日有兩則新聞與工資收入相關。一則是人社部日前公布:截至6月底,中國有16個省(區、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9.7%。另一則新聞是,中國28個省(區、市)公布的數據顯示,這些地區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當地CPI同比漲幅。

  這兩則新聞內容有著密切聯繫,按照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的說法,今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便是各地最低工資指導線的調整。應該說,在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各地政府能頂著壓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值得肯定,此舉也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均收入。但還需意識到,上半年28個省(區、市)人均收入跑贏CPI,與CPI增速創出新低有關。

  CPI之所以沒有跑贏人均收入,原因在於上半年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到了CPI數據。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各種“穩增長”措施的出台以及經濟增速的企穩,CPI接下來很可能會重新“抬頭”。即使經濟增速繼續放緩,也不排除CPI仍會“抬頭”,因為不斷釋放的流動性帶來的直接後果之一便是CPI高企。

  綜上所述,“人均收入跑贏CPI”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以及改善民生或民生負擔的減輕,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受統計指標及統計方式的局限,包括人均收入、CPI在內的統計數據往往與公眾的切身感受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收入層次群體對於統計數據的認同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偏差。因此,我們要理性地看待各種數據的變化以及各種數據比對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