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刊:亞太地區戰鬥情景與利比亞十分相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2 11:08:03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五角大樓的“太平洋轉向”是一個從打擊中東武裝叛亂活動,轉向在廣大地區遏制各種威脅的戰略,這將要求軍隊在偵察、地面和海上戰鬥管理與控制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變。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8月20日報道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促進了無人偵察機的發展,這些無人機航程短,由固定的大型作戰管理中心指揮。然而,亞太地區地域廣,地面指揮基地少,而作戰可能性大,這將需要對廣泛地區在各種條件下進行空中監視,同時還需要機載戰鬥管理、指揮與控制中心。今天,沒有什麼飛機在執行這樣的任務,未來也沒有計劃。

  阿富汗戰爭中主要使用的“食肉動物”和“死神”無人偵察機,不適合在西太平洋及南亞地區克服不利天氣執行長距離偵察任務。除了在韓國的空中作戰指揮中心外,美國缺少固定的空戰管理、指揮與控制中心,但美國需要應付的威脅範圍卻包括俄羅斯東北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菲律賓,一直到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南亞的印度。

  這些地區範圍廣,作戰條件不同,需要對固定和移動地面目標進行監視,指揮控制中心也需要進行相應改變。

  利比亞戰局凸顯改變的需求,是西太平洋地區可以參考的原型。利比亞戰事突然爆發,美國和北約必須應對。當時沒有現成的指揮控制中心、附近沒有空軍基地、戰場沒有受到大範圍監視,這一形勢與西太平洋地區可能爆發衝突的情景很相似。

  利比亞戰略很快進行了調整,在設立禁飛區後,E-3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E-8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地面部隊隨時可以獲得戰場態勢的重要信息。

  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能連續不斷地對廣大範圍進行監視,追蹤地面固定和移動目標;地面固定、移動,以及機載戰鬥管理、指揮與控制中心,則指揮地面部隊攻擊特定目標。

  從利比亞獲得的經驗有很多,但有一點不會錯——對西太平洋地區設想的戰鬥情景與利比亞十分相似。大量裝有監視和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的飛機,對於亞太地區來說將是不可或缺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