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美國為何決意對中國實施永無用武之地的昂貴包圍戰略?部分答案在於過時的世界觀,但國內政治是更大的誘發因素。美國兩黨都不能承擔在中國面前示弱的代價。中央王國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向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發起挑戰。
儘管中美對抗仍是嚴峻事務,但競爭將僅限於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軍事賭注實在太高。兩軍的姿態都主要用於應對國內呼聲。有積極的跡象表明兩國有望發展為友好對手。首先,除朝鮮戰爭外,中美兩國相互敵視的歷史並不多。其實,兩國有相當長的合作抵抗外部威脅的歷史,如日本帝國主義和蘇聯等。其次,兩國民眾普遍友好。在更實在的層面上,中美兩國經濟上相互依賴。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兩個大國都已獲得核制衡能力。
華盛頓“轉向”亞洲的做法是一種過於倚重軍事化手段遏制中國的地區性策略。這注定將以失敗告終,因為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並不僅限於亞太地區,而是將擴展至全球。如果華盛頓希望在21世紀保持競爭力,美國領導人必須摘掉已經過時的軍事有色眼鏡。除激怒日益強大的中國並使其民眾團結一致抵抗感受到的外部威脅外,美國向亞洲“轉向”起不到多少作用。希拉里在北京受到的絕非友好的接待是對美國的一個提醒。只有當兩個大國相互敬畏和彼此尊重時,才有可能形成一種友好的競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