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且看美國大選中流露的“中國焦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0 00:05:28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五十天,奧巴馬總統再次將矛頭指向中國,指控大陸出口補貼汽車與汽車工業,形成不公平競爭,打擊了美國重要汽車工業州的就業市場,若諮商未果,六十天後美將要求WTO成立仲裁小組調查。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內隨即批評這項指控來得太慢,他說美國選民等這一刻已經等了四十三個月了。

  加拿大《星島日報》刊文稱,奧巴馬及羅姆內的爭辯,似乎印證每逢美國選舉旺季總是會把中國話題抬出來。對照美國務卿希拉莉及國防部長帕內塔近年穿梭於太平洋兩岸,往返會見中國領導人,試圖重塑美國角色並化解重返亞太引起的矛盾,流露出美國政壇對中國崛起的不安。

  事實上,民主、共和兩黨九月初各自的黨代表大會中,奧巴馬及羅姆內接受提名的演說中,中國議題僅是“蜻蜓點水”般的點綴,足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並不是選民關心的焦點,然則兩黨候選人緣何又再熱炒中國議題?一般認為,這是選戰進行到白熱化常會挑起的國際政治矛盾,如同上一個世紀冷戰時期美國以蘇聯為假想敵;等到蘇聯垮台,美國在外交、軍事、經濟與中國都存在著競爭關係,因此關鍵時刻美中間的矛盾常被凸顯。

  許多人認為美中兩國的關係是世上最重要的關係之一,早在二○○八年奧巴馬第一次的競選,奧巴馬對美中關係的議題就謹慎而低調,一方面當年失業問題還沒那麼嚴重,再者他未背負執政成績的壓力,他的選舉顧問也提醒他不能把中國當作“選選沙袋”出氣,否則選後要耗費心力彌補彼此的關係,徒然錯失主動出擊的外交蜜月期。證諸過去四年美中關係,雖不能說是一路順暢,但也未出現劍拔弩張的緊繃關係,確為奧巴馬外交政績加分。

  不過美中彼此間猜忌有餘互信不足。美國政治學者黎安友與華府智庫專家施道安,最近在著名的《外交事務》雜誌以“中國如何看待美國”為題撰文發現,中國普遍認為美國有意遏制中國,但中國現階段無意也未具實力挑戰美國的霸權,美國真正著力的重點是鞏固美中關係,而非再次樹立另一個頭號敵人。

  部分中國內部戰略思想也呼應前述學者的論點。曾任職於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現任北大院長的王緝思認為,在“一超多強”的國際格局中,美國的“超”更明顯,而其他國家的“強”更遜色。中國外部世界的整體形象並不令人滿意,中國國內也出現各種消極現象和不穩定因素的牽制,導致中國國際環境趨於嚴峻。這點從今年大陸的政治及社會的不安現象,可顯示維穩仍是中國發展中重要的因素。

  美國雖然是世界超強,但需要中國在敘利亞、伊朗及朝鮮等問題上合作,而中國又是美國最大的債權所有人,彼此存在著微妙的競合關係。因此,在美國大選剩下一個多月的選舉衝刺期,在經貿問題也許成為美中爭拗、在聯合國有關維和議案的投票也許引起美中爭辯、在南海議題也許引起美中爭鬥,但美國選舉及中共十八大結束,雙方新的領導人產生之後,美中或將展開新一輪的競合關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