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眾聲喧嘩 政府應有耐受度和鑒別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9 07:56:56  


  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中國如今進入了眾聲喧嘩的時代,所有事情都有了不同意見,政府尤其經常成了輿論的標靶。但中國不能陶醉在各種意見的“大排檔”裡做廉價的消費,中國必須繼續是能做出決定的國家。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各級政府的決策力和執行力仍是這個國家保持效率的關鍵。但政府為此得到實時、同步認同和表揚的時代結束了,在批判逐漸風行的時代,對政府優秀表現的掌聲常常會慢一拍甚至慢幾拍。

  急切得到民間表揚和肯定的政府會越來越失望,今後各地政府將不得不面對來自輿論場的尖刻批評。中國政治文化面臨實質性調整甚至重塑。

  政府恐怕首先要對不同聲音以及批評逐漸形成一定的耐受度,不能太脆弱。今天的社會環境多元化也多樣化,做大型決定不招任何罵毫無可能。遇反對聲音立刻動壓制的念頭,或者驚慌失措全面讓步都不可取。承受批評是民主時代政府的一項基本功。 

  能承受批評並不意味著不虛心對待批評。虛心的標誌之一就是對批評做認真甄別,分清它們是多數人的主流意見還是少數人的非主流意見。為此必須讓可信的民意調查發達起來。如今微博常被當成民意的鏡子,但必須指出,微博上只是民意的一小部分,它有可能和主流民意吻合,也可能是對立關係。 

  可信的民意調查應當是互聯網之外的公眾意見抽樣調查,這種調查的有效樣本只要超過1000個,誤差率就很小。既然民意已是決策的重要依據,抽樣調查就應受到鼓勵,而不能讓有明顯缺陷的網絡調查和微博意見左右輿論。 

  政府的決策應盡可能與公眾主流意見一致,哪怕多數人的意見錯了,也不能強逆著它來,而要在決策前對公眾做耐心細致的說服解釋工作,爭取主流民意的變化。只要同主流民意站在一起,轄區出現破壞性大型群體事件的可能性就會大致排除。 

  當批評越來越多的時候,還需對它們的性質做評估。有些是建設性的,需認真對待。還有些是非建設性的,但只是罵罵人,情緒化的,不涉及深層次的價值觀和政治衝突,跟採取實際行動有很大距離,可以不怎麼理睬。但也有一些哪怕只是少數人發出,卻有強烈煽動性,有可能快速形成破壞性,就應及時依法應對。 

  民主時代的政府,必須在批評面前保持坦誠,有錯就改,對的敢於堅持,甚至可以和批評者調侃,不應敏感得像個剛做了整容手術面對眾人目光的姑娘。 

  政府不應事事都靠自己辯解。民間的聲音本來就不一致,卻常常因輿論的開放度不足,只有與政府對立的聲音得以釋放。應讓民間的爭論活躍起來,讓各種觀點彼此爭鳴、相互教育,政府多做傾聽者與協調者,少做對立的一方,這樣很多不同意見就未必會轉化成官民對立。 

  比如,輿論已經鬧了一陣的周口平墳事件,至今仍在僵持。希望這件事的最終處理能參考上述建議。既然社會對平墳複耕有質疑,那麼周口市應該拿出更多事實來陳清平墳複耕的利弊,讓社會自己根據充足的事實去判斷。周口市還需對轄區內的主流民意做再確定。社會也可從這個過程中增進對輿論權力及其邊界的理解。 

  政府如何對待輿論中的各種意見,這涉及民主的實質,它既是社會改革,也是政治改革,但這樣的改革不是一個宣言或章程,而是充滿意外和多變的實踐過程。它既發生在基層,也發生在社會治理的高端。如果從這裡實現了突破的積累,它其實就是整個中國改革的突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