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媒曝中國蘇27及蘇30戰機國產化過程細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3 11:47:53  


全副武裝的中國空軍蘇-27型戰鬥機編隊正在爬升。(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環球網消息:俄羅斯《潛望鏡2》網站1月11日報道,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老式的殲-7和殲-8戰鬥機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的兩種最主要機型。雖然中國空軍對第三代戰鬥機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在1990年以前,相關的計劃卻從未被討論過。

  在1989年西方開始限制與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之後,蘇聯與中國的對抗關係卻突然消失,這使得中國有機會向蘇方尋求新型軍事裝備。1990年9月17日,一支中國軍事代表團參觀了庫賓卡空軍基地,蘇聯政府在那裡安排米格-29戰鬥機進行了演示飛行。不過,米格-29的作戰半徑對於像中國這樣複員遼闊的國家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同時,這種機型在應對台灣方面的戰機時也並未優勢可言。因此,中國人對更為昂貴卻擁有更大作戰半徑的蘇-27表示出了興趣。中方的初次請求遭到蘇聯領導人的拒絕,但在經歷了多輪談判後,兩國最終簽署了提供蘇-27戰鬥機的合同。蘇聯同意提供24架單座和雙座型的蘇-27。之後,兩國又簽署了提供第二批24架蘇-27的合同。中方訂購的蘇-27均由位於俄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和伊爾庫茨克飛機生產聯合公司生產。

  被中國方面稱為“906工程”的蘇-27進口合同,是該系列戰機贏得的首份出口訂單。1991年2月,蘇-27在北京的南苑機場完成了首次演示性飛行。

  1991年底,首批12架蘇-27(8架單座型的蘇-27SK和4架雙座型的蘇-27UBK)在1天之內由俄羅斯經蒙古飛抵中國,這意味著中國正式接收該型戰機。1992年11月8日,其餘12架也完成交付。此外,還有兩架蘇-27在中國被用於研究目的。 

  不過,由於俄羅斯和中國在支付方式上出現矛盾,在首批蘇-27交付後,兩國並未馬上簽署提供第二批24架的合同。在購買首批蘇-27的費用中,有70%是以易貨的方式支付(中方提供等值的食品和輕工產品)。俄羅斯方面認為,購買第二批蘇-27的費用應完全以美元支付,時任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劉華清在1995年5月訪俄時最終同意了俄方的要求,但條件是需向中方轉讓蘇-27的生產線。正因如此,俄中兩國簽署了在中國進行蘇-27許可生產的協議。 

  1996年4月,10架蘇-27(包括4架蘇-27SK和6架蘇-27UBK)抵達中國。其餘14架則在7月份交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