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2013年,美國在逼近金融崩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7 00:03:40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短期調高國債上限的議案,允許美國財政部繼續發行國債以維持聯邦政府運營至5月19日,這是美國國會兩黨最近在一個月之內第二次推遲債務問題解決方案的達成時限。

  環球時報文章稱,債務上限問題並非新問題,而是一直沒得到解決的老問題。早在2011年5月,當美國逼近當時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時,就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債務上限危機”爭吵。從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美國國會兩黨已經打算為債務問題吵上起碼兩年。為什麼他們不能幹脆點,直接把債務上限提高到一個很高的水平或者幹脆不封頂呢?

  這是因為兩黨爭吵的核心是“收的稅怎樣才夠還上欠的債”,如果他們不能達成解決方案,美國的信用評級可能會被下調,甚至發生金融崩潰。

  美元當前的主要發行機制是,美聯儲從財政部購買國債,財政部由此得到美元,再以財政支付形式把這些美元注入到社會進行流通。而美國財政部支付國債收益率的擔保則是未來的稅收。也就是說,美元的基礎是美國國債,美國國債的基礎是未來的稅收。要增加美元供應量通常要增發國債,而增發國債就意味著未來要加稅。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先後於2008年11月、2010年11月啟動了兩輪“量化寬鬆”(QE)收購金融體系中的“有毒資產”,花掉了約2.6萬億美元,用光了當時的國債發行額度。所以2011年債務上限危機發生之後,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繼續增加美元供應量,就得在未來增加稅收,然而加稅空間卻可以說已近極限。美國國會兩黨爭吵的就是具體該向哪些人加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