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經濟超日本10倍,中日才太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9 00:10:43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近日日本對華拉響戰鬥警報,讓原本不太平的中日關係日趨緊張。回顧歷史,或許更能清楚中日關係如何才能轉圜。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間兩次軍事較量都以日本失敗告終。當時的經濟數據表明,從公元1年到1820年,中國以“國際元”計算的GDP接近甚至超過日本GDP的10倍。這說明中日2000多年的和平交往時期是“中強日弱”的歷史時期。這段歷史留給人們的深刻教訓是:對中國來說,僅先進不足以使日本追隨;僅強大也不足以使日本服膺,只有既先進又強大,讓日本對你既服氣又服輸,中日關係才能太平,才能“友好”。

  環球時報文章稱,以1868年明治維新為轉折點,日本通過效法歐美,走上了工業化道路,國力日益增強,隨後走上侵略擴張之路。在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腐朽的大清帝國,中日關係進入“日強中弱”時期。其後,從1905年在中國土地上打日俄戰爭,到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1949年新中國誕生。中日開始走向200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第三種狀態“強強型”關係。但是戰後以來中日兩國走向強大的速度有很大差別。從經濟實力比較看,1950年以“國際元”計算的中國GDP相當於日本的約1.5倍,然而到了1973年,日本的GDP反超中國,相當於中國的1.7倍,人均GDP則相當於中國的13.6倍。19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正值戰後日本發展達到頂峰期。此後中日“走強比賽”開始“日慢中快”。2005年中國GDP達到日本的50%,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但當年中國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

  今後日本的經濟大國地位還將保持一個較長時期。中科院2010年《中國現代化報告》指出,2007年中國的綜合現代化水平世界排名第78位,而日本僅次於美國居第二。2008年中國的基尼系數為0.49,同年日本的基尼系數為0.32,日本的貧富差距比中國低得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