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總師:希望殲31成下代艦載機 與殲20搭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3 11:18:11  


 
  “重量增加1%,性能就下降1%。”他說,團隊壓力很大,在基地試驗兩年多來,阻攔鎖斷過、飛機機翼打碎過,輪胎爆過,發動機空中停車過,“每一次都是高風險,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些難關被一一克服”。

  從沒有技術儲備、技術規範、經驗、人才隊伍的一張白紙做起,艦載機這一中國軍隊武器裝備建設史上的里程碑凝聚了“飛鯊”團隊的無數心力,除了汗水,還有創新。

  殲-15項目率先採用了數字化協同設計理念:三維數字化設計改變了設計流程,提高了試制效率;五級成熟度管理模式,衝破設計和製造的組織壁壘。

  “高度協同並行的模式,促進了設計和工藝的有效融合,對飛機製造是全面提升。”孫聰說,這套協作模式使效率提高了40%左右。

  不過,對於殲-15帶來的航母Style之熱,孫聰的心情是平靜的,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著他和團隊去完成。

  “完整的空中力量,和國家的戰略思想相配套,更強調的是一定時期內的持續打擊能力,通過高低搭配的裝備,付出最低代價完成持續打擊能力。”他說。

  同時也擔任“鶻鷹”飛機(殲-31)總設計師的孫聰透露,希望“鶻鷹”飛機未來將和殲-20進行高低任務搭配,保持持續打擊能力,同時也希望“鶻鷹”的改進版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

  目前,孫聰和他的團隊一直秉承著“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發展思路,探索中國下一代戰鬥機的關鍵技術,“在全時域、全空域、更大作戰範圍內將有所突破”。

  飛機設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談及與自己並肩戰鬥、在殲-15成功起降後猝然故去的戰友、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時,孫聰眼含熱淚,“既然歷史賦予責任,我們就得幹下去,戰鬥到最後一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