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談海洋強國之路:中國不可能實現海洋霸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7 12:34:39  


 
  當然,從歷史來看,成為海洋強國也不乏一些相對恒定的規律與經驗;在當今世界各國的海洋實踐中,也有著相對普適的價值觀念。

  一是海洋強國必須擁有一定的海上權力。海上權力是中國成為海洋強國的物質基礎。任何海洋強國,均不能忽視權力手段的建設,僅有國際法賦予的權益和權利是遠遠不夠的,況且國際法也是動態發展的。在追求海洋權力的問題上,中國無須諱言,也不必回避。中國不追求海洋霸權,但需要一定的海上戰略空間、國際政治地位和有效的海上力量。這三個方面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海洋權力。

  二是海洋強國必然是以海洋文明為支撐的。文明的轉型是中國海洋強國之路的社會文化保障。西方文明作為人類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有著深厚的海洋實踐積澱。其中既有肮臟的殖民擴張、霸權戰爭這樣的糟粕,也積澱了諸多的人類文明精華。陸海複合的地緣身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完全從陸地文明轉型為海洋文明,但學習、發揚西方文明中認識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意識和能力,吸取西方文明在海洋法、外交及海上力量應用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對於中國而言永不過時。

  三是契約精神和條約體系是海洋秩序的基石,也應是中國參與海洋政治的主要框架。伴隨著海上霸權的更替,海上武力手段的演進,西方傳統中的契約精神和條約體系逐漸演變為海洋秩序的精神基礎,並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中國在參與海洋政治的過程中,必然會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也必然會與其他國家產生各式各樣的矛盾,但這並不是妨礙中國尊重契約精神、遵循條約體系的障礙。與世界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亦當在契約精神的引領下,在條約體系的框架內開展鬥爭與合作。

  中國的海洋強國之路,既不應過分強調自己的特殊性,片面求“變”求“新”,甚至另起爐灶,也不應過分強調近代西方的實踐與經驗。盲目求變或機械照搬都很難取得成功,中國的海洋強國夢需要更多邏輯嚴密的冷靜分析和具體闡述,而非一些空洞、似是而非的噱頭或口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