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大陸經濟應盡早由守勢轉為攻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7 15:54:30  


  中評社台北4月7日電/自中共新領導層上任以來,大陸經濟政策面有了濃厚的“調控”和“整理”意味,顯然主政者頗有“調整陣腳再出發”的打算。影響所及,目前大陸經濟體系的實際運作,明顯是以“守勢”為主,尚未打造出強力的“新增長點”。如此的經濟態勢,是否能應對緊迫的國際經濟挑戰,無疑是個值得關注的重大課題。 

  台灣工商時報今天社論說,當前大陸經濟的守勢氛圍,根源在於中共新領導層所倡導的一些新理念,諸如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從改革中爭取最大的紅利、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等。這些本來都是切中時弊且高度實事求是的理念,但其因被廣為傳播和宣導,無形中主導了經濟政策的路向和經濟實際運作的態勢。 

  最顯而易見的是金融方面。今年年初以來,大陸金融政策的偏緊,乃是眾所週知的事實。不但廣義貨幣(M2)今年預期增長率目標從低訂為13%,比去年預期增長目標少了1個百分點,而且中國人民銀行近月來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大力回收市場游資。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大陸公民營企業的信貸資金來源,恐怕比去年收窄。而迄今的事實顯示,傳統製造業已先感受到壓力。此種製造業只要沾染上“老舊”、“低效”、“耗能”、“影響環保”等形象,就成了銀行界收縮信貸的第一個對象。難怪,今年年初以來,大陸每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很迫近50的“榮枯分界線”,也就是只略微超過50,若不慎進一步跌落至50以下,那就表示製造業景氣陷於蕭條了。 

  而和傳統製造業一樣,大陸房地產業目前受到調控的壓力也大。原因是國務院於今年“兩會”前夕公布的“國五條”打房措施,目前正在雷厲風行地實施中,目的在打擊房地產投機,以穩定房價水平。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對轉讓住房者,就增值價差課徵20%的重稅。這一項已對二手房交易市場,造成明顯的衝擊。而各地方政府還紛紛配合推出各色各樣的打房行政手段,譬如有的地方採取嚴格的“不准漲房價”規定,另有的地方則是取消單身者購置第二套房的資格等,不一而足。 

  還有,大陸消費內需市場,近來也明顯呈現守勢。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今年春節期間零售和餐飲業銷售金額的年增率,只有14.7%,僅高於2009年。其原因除大陸貧富差距尚大、消費熱潮還未能普及於全社會之外,就是中共新領導層大力提倡廉政與簡約作風,使官民應酬送禮行為受到了制約。 

  嚴格說來,當前大陸政府的打擊官場貪腐消費、制壓房價惡性飆漲、裁汰落後產業等“防守性”的作為,都是必要的,也是大大有助於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只是,就今年的經濟增長需要而言,大陸政府似不宜專注於防守、調控、整理的一面,反而應以更多的心力來“興利”,使整體經濟運作在守住廉政、公平、正義等防線的前提下,仍能展現強力的攻勢。否則,今年預計的7.5%之經濟增長率目標,若要達成,恐有不小的難度。 

  而所謂的攻勢,本質就是創造經濟的新增長點,譬如今年擴大內需的重頭戲之一“城鎮化的推進”,務必儘速採取大動作,以期早日見效。可惜,實際上這方面目前還處在“議論”的階段,連城鎮化的定義和如何推動,在大陸上也仍是眾說紛紜,尚未能“一槌定音”。對此,大陸政府主管部門有必要儘快作出明確的行動綱領並付諸實行,使城鎮化政策及早挑起經濟增長的大樑。 

  又如,大陸政府對於房地產業,除了卯勁打壓房價之外,也應同步培植新的房地產增長點。像商務部今年工作規劃,表明要推進各地中央商務區及商業功能區建設,這一項也可以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但推動的力度應該加大。 

  總而言之,面對著當前國際經濟動盪的形勢,大陸經濟運作最好能有強力的“攻勢”作為,這樣比較能對抗外來的挑戰,誠所謂“攻擊是最佳的防禦”。若是一直以“守勢”作為主調,大陸經濟就難免面臨“不進則退”的風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