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媒關注中國“抗日雷劇” 怕影響日本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4 16:38:03  


資料圖:國內抗戰劇中手撕鬼子的橋段讓觀衆感到“雷人”
  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有著“徒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等神奇場面的“抗日雷劇”近日不僅在中國輿論場激起反思潮,同樣也引發日本媒體的關注。對於日本觀眾來說,中國抗日劇是“遙遠而又切實的存在”,雖然很難看到,但通過媒體也能得知“中國人很熱衷拍這類作品”。大多數日本學者及影視界人士則認為,娛樂化的抗日劇“帶有鮮明的民族情緒”,“機械的對日審判立場”助長了中國人的反日情緒,這種“文化現象”值得持續關注。

  日本人看不到抗日劇

  環球時報報道,儘管《小兵張嘎》、《亮劍》等中國電視劇的光盤曾流入日本,但截至目前尚未有類似劇目在日本主流電視台播出,就連日本街頭的錄像帶出租店也極少見到。據一名多年在日本從事電影交流的專業人士介紹,日本雖然沒有專門的審查機構,但對於高度商業化的日本電視台來說,不會引進這種大眾不喜歡看、無法保證收視率的抗日劇。日本影視界不少人都知道《金陵十三釵》,但考慮到國內民眾的情緒,沒有電影公司願意引進。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本大學教授說,除了一些曾有中國生活經驗的人,大多數日本人沒看過抗日劇,倒有不少人看過批評中國抗日劇的節目。在這種背景下,估計只有中日合拍的戰爭劇才可能在日本播出。

  儘管如此,作為獨特題材的抗日劇一直受到日媒關注。日本政府去年將釣魚島非法“國有化”之後,中國青年蔡洋在西安將豐田車主打成重傷。《朝日新聞》派人前往蔡洋家鄉採訪,最後得出結論:發生如此慘劇的重要原因是“打人者在成長過程中看了過多的抗日劇”。在《亮劍》熱潮席捲中國時,《讀賣新聞》曾批評說,中國影視作品裡“帶有鮮明的民族情緒與反日情結”。《產經新聞》更將抗日劇看做中國官方“試圖對民眾進行政治洗腦的證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