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放軍專家:日本對華戰略已由守轉向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2 00:13:25  


 
  從美國的角度來講,二戰結束後,朝鮮戰爭的爆發凸顯了日本在亞洲地緣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為了遏制中蘇在亞洲的影響,美國一手主導和策劃了重新武裝日本。在整個冷戰期間,日本儼然是一道天然的“反共防波堤”,美國更是縱容和默許了日本軍事力量的擴充。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日本又從抗衡蘇聯的橋頭堡迅速轉變為制衡中國的立足點。

  從日本方面看,日美結盟經歷了二戰結束後的“依美防衛”、冷戰時期的“共同防衛”和目前的“共同應對”等不同階段,整個過程中,日本通過不斷加強日美軍事和政治同盟,借機擺脫了國際社會和本國憲法對自身防衛建設諸多方面的禁忌和限制。

  2005年,日美安全保障會議在發表的題為《日美同盟:為了未來的變革和再編》的共同聲明中,將“改善國際安全保障環境”、“應對世界性的課題”增加為同盟合作內容,這標誌著日美軍事同盟由地區性同盟正式轉變為全球戰略性同盟。這導致日本不但在軍備建設上無所顧忌,在處理與周邊鄰國領土爭端時也是愈加蠻橫。

  1969年,日本單方面劃定了所謂的“防空識別區”,將東經123°以東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全部納入其中。日本以此為依托,歷經數十年構建了由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組成的海空立體巡視體系,對相關海域進行所謂的“實際管控”。近年來,日本借此屢屢對中國正常巡航的飛機進行攔截和騷擾,在國內和國際社會刻意製造日本領空遭到入侵的錯覺和假象。2010年9月7日,日本更是蓄意在釣魚島海域製造“撞船事件”,激化中日釣魚島爭端。今年6月11日,日本自民黨進一步提出所謂的釣魚島12海里警備保全法,意在授權允許自衛隊和海保廳在釣魚島12海里範圍內使用武器驅離正常巡航的中國公務船。這種危險的做法大大增加了中日爆發武裝衝突的幾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