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除了美聯儲,還要關注中國的信貸緊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3 11:06:07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市場都在談論的一個話題是,未來一年內,如果當前美國經濟發展趨勢能夠得到鞏固甚至繼續好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將如何退出定量寬鬆政策。但對投資者而言,眼下中國正在發生的情況和明年夏天美聯儲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政策舉動同樣重要。

  事實上,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市場的不景氣很可能與中國的關係更大。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刊文稱,中國正在經歷嚴重的流動性緊縮。中國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一路衝高。周四基準7天回購利率一度觸及25%的高位。流動性出現這樣的緊縮往往預示著經濟將陷入嚴重困境。收益率曲線倒掛往往預示著經濟即將陷入衰退。所謂收益率曲線倒掛是指短期債券利率高於長期債券利率。

  是的,中國出現的金融壓力可能部份與美聯儲有關。定量寬鬆政策促使大量熱錢流入新興市場以追逐更高的回報。所以一旦有跡象表明定量寬鬆即將結束甚至貨幣政策趨於緊縮,熱錢很可能會流出新興市場。

  但導致中國金融壓力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國內。中國政府已經對中國經濟依賴信貸增長的情況感到擔憂。放鬆銀行貸款曾經幫助中國經濟走出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衰退,但近來的情況是,經濟增長的步伐比過去放慢,但所需的信貸規模卻超出了從前。

  密切跟蹤中國的經濟學家擔心隱藏的壞賬規模,尤其是中國的影子銀行業。換句話說,就是中國金融體系中可以發放貸款但卻不像銀行那樣接受監管的部份。中國央行允許短期利率上升很可能是希望借此控制信貸擴張的規模,同時促使中國經濟向更加正常、由內需驅動的增長方式轉變。正是大規模的信貸擴張導致中國製造業產能大量過剩,並催生了房地產泡沫。

  但外界對中國政府能夠在何種程度上控制上述轉型存在質疑。如果中國政府失敗,那麼流動性可能突然緊縮。如果中國政府重新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那麼最終可能造成的結果是,在存量信貸基礎上投放的大量新增信貸基本未能促進經濟增長,且還造成大量壞賬。更重要的是,打開流動性閘門很可能引發國內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放緩還會在其它方面引發市場擔憂。近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方,尤其是工業金屬。中國的工業金屬存量巨大。隨著過度杠杆化的投資者被迫拋售庫存,中國的信貸緊縮可能迫使很大一部份大宗商品存量湧入市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