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藏西秘境阿里多項民間文化瑰寶走出“深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4 10:21:45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著雨點般的戰鼓,身著五彩披風的戰士左手持盾,右手執劍,擺開陣勢,對決沙場……這並不是古裝戲里的鏡頭,而是西藏阿里普蘭縣民間藝術團“果兒孜”舞表演中的一幕。

  近日,在正在舉辦的第五屆西藏阿里象雄文化旅遊節上,“果兒孜”、宣舞、普蘭服飾等一批久隱於藏西秘境的文化瑰寶走出深閨,以各自濃鬱的神秘民族風,還原了古代阿里藝術王國的風采。

  阿里地處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與象雄文明的發祥地,被稱為世界最後的秘境之一。

  年過花甲、滿頭銀發的旦增平措出生在普蘭縣西德村,舞台上震撼的“果兒孜”表演喚醒了他兒時的記憶:“每年藏曆二月八日,西德村都會表演“果兒孜”,屆時,民間藝人們便會收拾好行頭,由一名鼓手伴奏,以一一對打或格鬥等戰爭形式起舞。”

  “果兒孜”藏語意為“雙手持著矛和盾相互玩鬥”,流行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舞蹈主要以讚美出征的將士,崇拜保家護國的兵器為主題。

  “果兒孜”畢,宣舞起。記者看到,一名領舞者揮舞白色牦牛尾,十餘身著紅色華服的女子分班唱和,伴著鼓點和法號,變化舞姿,俯首獻禮。

  “宣”即梵語舞蹈之意,是西藏最古老的宮廷舞蹈之一。據藏文史料記載,古象雄時期,每當迎送苯教祖師頓巴辛繞時,都要跳“宣”舞,舞者人數少則20人,多則100人。

  宣舞服裝華麗,卻不及赫赫有名的“普蘭飛天服飾”。當普蘭當地農牧民穿戴好自家寶貝,緩步走入舞台中央,造型別致、流光溢彩的服飾引得現場觀眾滿目驚奇、讚不絕口。

  舞台上,女子頭戴平展的羽翼型頭飾,面部被成串的珠翠寶石遮住,大串的裝飾品懸於胸前,垂於膝上,頗顯朦朧神秘;做工華麗的披風掩住女子曼妙的身材,遠遠看去,宛若從大漠荒原神秘王國里走出來的神民。

  男子則頭戴係有紅色瓔珞的銅鑼形圓帽,身著酷似清朝皇帝禦袍的服裝,腰間係著香囊,方形紅綢垂於腹前,豔麗高貴。

  即便是國際最頂級的時裝秀也很難找到如此奢華的服飾,數不勝數的老蜜蠟、珍珠、紅珊瑚、綠鬆石,著實讓人眼花繚亂。”天津籍遊客劉明輝不斷地按動快門,記錄這些精彩的細節。他說,普蘭飛天服飾在千百年的歷史沉澱中凝聚了難以估量的價值,自己有幸一睹其芳容。

  據了解,阿里地區許多藝術瑰寶散落民間,很少有大規模集中表演和展示的舞台,外界也知之甚少。

  此次象雄文化旅遊節是阿裡民間文化的“大秀場”,希望能夠通過系統傳承和集中展示,使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並領略其神奇魅力。”阿里地區文化局副局長李興國說。

  (消息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