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專家:安倍不敢在與中國對抗的路上走太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8 08:48:09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吳懷中6日告訴《環球時報》,以前日本一直吹噓日韓有共同價值觀,可以走得更近,但現在日韓外交僵局讓安倍十分尷尬。所謂“優先發展對華關係”,部分原因是覺得韓國這個“骨頭”不好啃,想用分化戰術讓韓國緊張,使韓國先於中國向日本妥協。至於在歷史問題上的說法,吳懷中認為,實際上日本只是在減輕外交負擔。因為如果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鬧得太大,不僅在國際社會,美國這一關也過不去,此前日本因歷史問題在國際道義方面失分丟醜,現在往回縮一些,不能看成是向中國釋放善意。

  日本防衛大學一名軍事專家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把握與中國對抗的強度上,安倍政府不得不考慮各方面因素。從外部看,美國雖然希望日本未來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以助其一臂之力,但並不希望日本動作太大,最後爆發武裝衝突。而且,日本與韓國同為美國亞洲盟國,美國希望日韓加強合作以發揮更大作用,因此也不希望日本過於激進。從國內看,日本很多和平人士不希望走擴軍備戰的道路。即使是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也對發展軍事力量持保留態度。在這些力量牽制下,安倍不敢在與中國對抗的路上走太遠,很多舉動只是展示力量。

  “放任局勢隨意發展,對美日中三國都沒好處。”《華爾街日報》提醒說,從國家安全局監聽到國內醫改,奧巴馬在國內外都遭遇挫敗,這導致美國在這場危局中無所事事,結果就是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趨近於衝突。東京笨手笨腳、北京積極進攻和華盛頓消極以待,這會造成危險的代價。《外交政策》說,奧巴馬想介入東亞,但他的重返亞洲策略沒有經過精打細算。日本心知肚明,因此也想有所作為,但安倍知道,“殖民者和強盜”的身份無法令日本成為地區領導者。

  美國斯坦福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所長丹尼爾.施耐德在日本《朝日新聞》上撰文稱,和解的責任與義務是當下的問題。只要具備足夠的政治領導力,那麼本地區各國政府就能夠採取現實可行的解決對策走向共同和解。美國在未完成的戰後處理以及阻礙和解的冷戰體系方面,負有歷史責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