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技術骨幹向新同志傳幫帶。 |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北國初冬,晨曦微展。剛做完腫瘤複查的女高級工程師於秋瑛,拎著醫生剛剛送來的藥箱,登上潛艇潛入深海,執行武器試驗任務……
中國軍網報道,罹患重症不下火線,父母子女去世擦幹淚水重返崗位,夫妻同時請命深潛大海執行危險任務……30多年來,海軍某試驗區一代代官兵牢記強軍使命,胸蘊風雷,扎根深海和孤島,默默無聞開展艱苦卓絕的武器試驗任務,用忠誠詮釋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的使命擔當。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宣布: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取得成功!直至今天,也很少有人知道,試驗區官兵在其間發揮的巨大作用、付出的血汗。
對於試驗區的職能任務,官兵們作了形象比喻:武器能否定型最終列裝,成為人民海軍隨時出鞘的“國之利刃”,“准生證”得由試驗區來簽發。
一張武器“准生證”的份量有多重?官兵們將之提升到關鍵時刻事關國家安危的高度。正因為此,“對戰爭勝利負責、對戰鬥力負責、對參戰將士生命負責”的靶場價值理念在每名官兵心中牢牢生根。
為了獲得導彈從發射到落點全程數據,進而分析判斷,再提出改進意見,再到最終定型列裝,多少科研人員一頭青絲嚴熬成白髮,多少官兵舍生忘死卻壯志未酬……
回望30載海上試驗歷程,滿頭白髮的老專家劉懷中講述了一個個感人故事:導彈發射失敗的險要關頭、有害氣體洩露的危情時刻、潛入深海的變發故障,無不考驗著官兵的理想信念、科學精神和犧牲奉獻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