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全力恢復太空軍事大國 新導彈覆蓋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30 08:32:07


資料圖:俄羅斯“亞爾斯”洲際導彈。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5月6日,俄羅斯航天局公布了2016年至2025年太空項目計劃,其中包括核動力發動機、載人探月項目,以及超重型火箭等一系列規劃。在此之前,今年4月,俄羅斯聯邦航天技術局科學委員會稱,俄羅斯計劃在2025年前投入40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發展各種空間任務。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俄羅斯急欲在航天領域有所作為,其背後反映的是俄羅斯要恢復傳統太空軍事大國地位的雄心。

  強大的太空軍事運用能力是俄羅斯強國之本

  實際上,從冷戰時期的蘇聯到今天的俄羅斯,正是依靠完善的太空軍事裝備系統和太空軍事力量體系所形成的強大太空軍事運用能力,蘇聯/俄羅斯才被視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和大國。

  在太空軍事裝備領域,只有蘇聯/俄羅斯建立了可與美國相媲美的軍用衛星體系。其中,在偵察衛星方面,其先後發展了“天頂”系列、“琥珀”系列、“薔薇輝石”系列、“阿爾康”系列成像偵察衛星,並將太空偵察能力由戰略應用向戰術應用拓展;在通信衛星方面,其先後發展了用於為戰略指揮機關和部隊提供通信保障的“閃電”系列、“子午線”系列大橢圓軌道通信衛星,用於為戰術部隊提供通信保障的“箭”系列、“信使”系列低地球軌道通信衛星;在導航衛星方面,其先後發展了“帆”系列海上導航衛星系統和“格洛納斯”全球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在1982年的馬島海戰中,蘇聯利用“傳奇”系列海洋監視衛星偵察海上戰況,並將相關情況提供給阿根廷軍方,為阿軍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18日,《莫斯科時報》網站以《蘇聯讓人吃驚的五大軍用太空項目》為題,列舉了蘇聯時期5種典型太空軍事裝備,其中包括上世紀50年代研製的R-7洲際彈道導彈、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神風”反衛星衛星、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米格-105“螺旋”空天飛機、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鑽石”偵察監視空間站和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極地”號戰鬥空間站。這些太空項目反映了蘇聯在太空軍事技術領域曾經的輝煌。

  不僅如此,蘇聯/俄羅斯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太空軍事力量的國家之一。早在冷戰時期的20世紀50年代,蘇聯就建立了第一支航天部隊,隸屬於當時的戰略火箭軍。1964年,又在國土防空軍中成立了太空防禦司令部,專門負責指揮太空和導彈防禦作戰。1967年,正式組建了導彈-太空防禦兵,用於及時發現敵國彈道導彈的發射,保護莫斯科免受導彈打擊,監視太空情況。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其大部分航天力量和80%以上的航天基礎設施,相應的太空軍事力量建設思想也延續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