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報專版刊文:人民軍隊為何雷鋒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0 12:16:24


 
  一批雷鋒歌曲、影視作品的廣泛傳播感染了數以萬計的人。《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由軍隊創作的悅耳動聽的歌曲,至今還唱響在全軍和全國大中小學的校園裡。雷鋒故事、雷鋒日記是每個士兵必讀教材。“學雷鋒見行動,爭做雷鋒式的好戰士”,成為軍人的前進目標。濃厚的雷鋒文化氛圍,成為雷鋒傳人成長的土壤。

  “一個雷鋒倒下去,千萬個雷鋒站起來”。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一個個雷鋒式的先進人物,成為解放軍英雄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見義勇為、舍己保護鐵路的愛民模範歐陽海,在抗洪搶險中英勇獻身的優秀共青團員謝臣,頭部受傷依然堅持作戰的海軍戰士麥賢得,為保護群衆舍身撲向意外爆炸點的戰士王傑,為搶救6名少年攔截驚馬而英勇犧牲的劉英俊,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雷鋒”。劉英俊在日記中寫道,“雷鋒啊,我的戰友!你的生命,在我身上延續;你的熱血,在我身上沸騰”。

  劉英俊犧牲之後,這支部隊從鞍山迎來了一位年輕的新戰士,他以雷鋒、劉英俊為榜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善行人生,積丘成山,在雷鋒犧牲50年後成為人們交口稱贊的“當代雷鋒”。他叫郭明義,如今跟著他學雷鋒的團隊成員已達30多萬人。當年的學雷鋒活動中,另一個積極分子叫孫茂芳,走上北京軍區總醫院副政委的崗位後,依然把學雷鋒當作自己的自覺行動,將孤寡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做過的好事多得數不清,在72歲那年被國家樹為2014年度的“當代雷鋒”。人們習慣於對這個一輩子學雷鋒的老幹部稱之為“老雷”,而忽略其本名“孫茂芳”。一位外國朋友問道:“你為何姓雷,學雷鋒又有什麼好處?”他回答:“學雷鋒有德,德高壽長。”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盡管社會思潮紛雜,價值觀念多元,但雷鋒文化形成的影響力,使學雷鋒活動在軍營持續發展。全軍先後湧現出140多名“學雷鋒標兵”。朱伯儒、黃祖示、劉德全、李潤虎等學雷鋒“對崇高的堅持”,感染了社會;張子祥“幫傻子、撫孤寡”,使外國記者將雷鋒比作“東方的耶穌”;累死在汶川抗震救災現場的軍校學員、鋼鐵戰士武文斌,使人們重新認識了80後新生代,他們和雷鋒一樣仍是可愛的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