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目標——以小換大守底線
在防空體系失效時,布設假目標不失為一個妙計。兵者,詭道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假目標的使用在人類戰爭史上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二戰期間,“假目標”戰術即被各國廣泛應用。在信息化條件下,假目標是否還能發揮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假目標不僅具有與真裝備相似的外觀,其對雷達信號、紅外信號的反射特性也與真目標高度相似。在納卡衝突中,從阿方公布的數據來看,看似戰果頗豐;但結合各方報道,阿方擊毀的目標中,實則有大量的假目標。
與硬摧毀的高代價低回報相比,假目標似乎更加經濟,利用廉價的材料做成假目標迷惑敵人攻擊,既消耗了敵方的彈藥,也保護了己方的裝備,可謂是一舉兩得。但布設假目標歸根結底是被動的不得已之舉,在反無人機作戰中,還是應以主動防禦為主。
氣象武器——特殊天氣反制無人機
無人機因為自身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從而擁有極強的隱蔽能力。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無人機在使用時對外界環境有苛刻的要求。風速過高、降雨量過大、或者低溫天氣,都會大大降低無人機的可用性,嚴重的甚至會損壞無人機本身。
納卡衝突中,空中力量處於劣勢的亞方,為了減小阿方無人機帶來的威脅,多次利用大霧、降雨的天氣在山地間進行兵力機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阿方的無人機往往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由此可以設想,未來戰爭中若是想要反制敵方無人機,小型氣象武器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製造局部地區的暴雨、大風、雷電等不良天氣,可以有效限制敵無人機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氣象武器的特點是“不分敵我”,即也會對我方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雙方都無法再正常使用無人機。因此,我們離通過氣象武器來達到制約敵方無人機而己方不受影響的目的,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