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軍事干預緣何屢屢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21-08-30 12:19:02


8月21日,阿富汗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美軍協調相關人員撤離。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隨著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美國持續近20年的阿富汗戰爭淪為世人笑柄。一方面,美在阿20年耗資超過2萬億美元,號稱要“推翻塔利班政權,消滅基地組織,使阿富汗不再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自以為給阿富汗帶去了希望,不料自己卻成為阿富汗的敵人。另一方面,美軍自認為建立在武力基礎上的阿富汗政權兵強馬壯,能夠應對國內一切危機,不料在其撤軍之際,被塔利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預示著美在阿政治軍事行動徹底宣告失敗。

  這並不是美國軍事干預史上的首次失敗。縱觀歷史,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美國憑借自身力量優勢強勢入侵越南,卻深陷“戰爭泥潭”,最終以死傷20多萬人的代價,逃離越南。2003年,美國借反恐之機,以反對伊拉克研發化學武器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歷時近10年,投入軍費達7500億美元,最終使中東局勢越反越恐,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迅速壯大。2011年,利比亞爆發武裝衝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介入其中,至今該國仍處於混亂之中……可以說,美國近幾十年的對外軍事干預,名義上為了世界局勢的穩定與發展,實際上卻打造出一個接一個問題叢生的局面。

  反觀美國對外軍事干預,失敗並非歷史偶然,是美國恃強凌弱、窮兵黷武霸權行徑的必然結果。

  首先,恃強凌弱的霸權思維根深蒂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入侵他國、打“代理人戰爭”、扶持親美政權等一系列行動從未停止。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霸權野心愈發膨脹,其對外侵略更是毫無道理可言。例如,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等,美國將自身利益建立在軍事實力基礎上,卻很少想到軍事力量能夠打開一國國門,卻不能解決國門內的問題。換句話說,美國入侵他國只是想憑借龐大軍事力量獲取戰略利益,並不在乎這個國家的狀況變好或變壞。正如美國總統拜登在面對阿富汗敗局時的回答:美國在阿富汗的目標不是重建,結束阿富汗戰爭是正確的決定。

  其次,窮兵黷武的軍事行動不得人心。放眼世界,凡是局勢動蕩、戰亂頻發的地區都可以看到美國的身影,它要麼打“代理人戰爭”,要麼親自下場干預。美試圖將本就脆弱的地區平衡敲碎重組,無疑會放大干預國的矛盾,使其戰亂頻發、民不聊生。據統計,美在阿富汗20年的軍事行動導致10多萬阿民眾死亡、1000多萬人流離失所,失業率超過40%。美軍行動不僅使阿民眾難以生存,滋生恐怖主義和難民危機,還加劇了阿富汗人民對外來入侵者的仇視和敵對心態。受美軍訓練和全副美式裝備的30萬阿政府軍,在美軍撤退之後遭不足8萬人的塔利班武裝重創,在數日之內土崩瓦解。由此可見,美在阿軍事行動並未得到阿民眾認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