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些計劃最終因過於殘酷以及盟軍已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而沒有付諸實施。不過,這種“炭疽彈”已經被大量生產出來。它的誕生地是美國印第安納州維哥縣的一家兵工廠。之所以英國要與美國合作,是因為生物武器的大規模研發、試驗、儲存和生產,需要有強大的工業實力作為後盾,美國很符合要求,而且願意參與其中。
以上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的生物武器計劃始於歐洲的“需求”。生物武器研製真正上升到國家層面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法國首開其端,英美等國緊隨其後。這些國家之所以對生物武器研發“趨之若鶩”,是因為這些武器與化學武器一樣,能在不摧毀基礎設施的情況下,對敵方進行大規模殺傷,同時保存自己的實力。與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比,生物武器有幾個特點更受重視:一是全面無差別殺傷,而且以針對平民為主,可以削弱敵國的參戰能力;二是使用更加隱蔽,很容易被認為是戰爭期間“正常”的疫情暴發;三是防護困難;四是技術門檻相對低,成本要求也不高,而且殺傷力並不弱。
在二戰中,英國認為德國可能用轟炸機對英發動生物戰,因此大力開發生物武器,以隨時對德國進行報復,而向英國提供“彈藥”的重任就落在了美國身上。1943年,美軍的化學作戰部組建了高度保密的特別計劃處,這個機構以馬里蘭州弗雷德里克的德特裡克營為中心,而德特裡克營就是後來在生物武器方面“馳名全球”的德特裡克堡。特別計劃處建立後,甚至在美國軍隊內部都高度保密,相關技術人員直接聽命於化學作戰部官員和華盛頓。美國當時的態度是不在戰場上首先使用化學和生物武器,但生產大量的化學戰劑和生物彈藥提供給英國。為此,化學作戰部把位於維哥縣的一家兵工廠作為秘密試驗和生產的據點。據點中有鐵路專線,有1.8萬平方米的爆炸試驗場地,有46個彈藥庫和3個大型地下儲藏設施,還有廠房和上千人的兵營。美軍在這裡大量生產炭疽孢子、特製炸彈和炸彈填充物。德特裡克營則於1944年開辦生物戰學校,這所學校培養的大批軍官被派往歐洲和太平洋戰場。在更大的範圍內,特別計劃處與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很多美國名校進行科研合作。
到二戰結束前,美國在生物武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達到了恐怖的4億美元,而耗資巨大的原子彈項目只是它的5倍。在日本快要投降時,美國計劃終止特別計劃處的工作,將戰時形成的生產力逐漸轉向和平用途,但當時的美軍作戰部部長斯蒂姆遜下令,生物戰的研究活動不能停。這才有了後來美國為臭名昭著的日軍731部隊軍官提供庇護的醜聞,以及在朝鮮戰場上對中朝軍隊使用生物武器的事件。
冷戰的到來徹底改變了美國對生物武器的態度。生物戰構想達到頂峰,因為美方希望生物武器的攻擊力達到核武器級別,或者在使用核彈之後,馬上使用生物武器,以徹底摧毀對方的軍事目標和人們的抵抗意志。此外,在冷戰兩大陣營進行高度緊張的軍事對峙情況下,使用生物武器“不著痕跡”的特點受到重視。事實上,美國一直在“生化並舉”,不僅在朝鮮戰爭中使用過生物武器,也在越南戰爭中用過脫葉劑和針對農作物的抑制劑。古巴導彈危機發生時,美軍做好了播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