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在芬蘭和瑞典聯手向北約提出入約申請近一年後,芬蘭前不久已正式加入北約,瑞典則尚存變數。正如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所說,芬蘭是歷史上用時最短加入北約的國家。但與此同時,瑞典極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費周折加入北約的國家。這種矛盾不僅成為北約“北擴”的一個顯著特徵,也預示著“北擴”必將帶來嚴重後果。
放棄中立,源於多重考量
冷戰結束後,美國與北約積極推進極端的單邊霸權政策與意識形態外交,謀求建立“去俄羅斯化”的歐洲新秩序,醉心於維繫基於西方霸權規則的國際秩序,北約東擴乃至“北擴”就是上述理念的具體表現。入約看似出自芬蘭與瑞典兩國所願,但根源還在於北約在歐洲安全建構中長期奉行的“去俄羅斯化”政策。實際上,俄烏衝突也是該政策引發的連鎖反應。
一方面,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表面上看是要爭取自身安全利益最大化,在俄烏衝突中尋求北約的保護,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簡單。冷戰時期,北歐多國一直以獨特的“中立外交”進行自我定位,芬蘭甚至以與西方展開經濟合作﹑與蘇聯展開政治合作的“芬蘭化”政策而特立獨行,其中立地位得到各方認可,這也是北歐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實現區域和平的基礎所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一再強調針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是有限的,不會波及北歐。因此,與其說芬蘭與瑞典執意加入北約意在避禍,毋寧說兩國是為了滿足北約所謂的“政治正確”主張,營造歐洲國家“同心抗俄”的氛圍。
另一方面,美國與北約為了利用俄烏衝突削弱俄羅斯,對俄實施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因而不斷對歐洲乃至世界各國實施脅迫。北約推動芬蘭和瑞典入約,既是為了擴大西方反俄陣營的政治聲勢,也是為了在俄烏衝突中贏得更大的力量優勢。但是,這種不斷擴大衝突陣線的做法,無異於鋌而走險,只會使歐洲安全形勢更加複雜。
各有訴求,面臨現實困境
目前,美國與北約看似擁有主導俄烏衝突的戰略優勢,實則不然。受俄烏衝突外溢效應影響,美國與北約正在為所謂的“政治正確”付出沉重代價,例如北約許多成員國紛紛出現經濟發展停滯、民眾抗議不斷、政治對立加劇等情況。在北約一些成員國看來,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無助於緩解北約當前面臨的多重現實困境,只會加劇俄羅斯的軍事反制力度,這正是一些成員國對北約接納芬蘭與瑞典缺乏興趣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