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電/據美國媒體11月7日報導,作為北約12個創始成員國之一,加拿大曾是北約所謂的“骨幹力量”,而隨著國際局勢發展,該國在資源和能力方面已很少能為北約“出一份力”,被盟友批評“不願承擔義務”。特魯多擔任加拿大總理以來試圖作出改變,強調加拿大應承擔起在北約集體安全方面的責任,但這一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空中樓閣,難以落到實處。
北約成立之初,加拿大曾是維護北美和歐洲安全的重要力量,號稱北約成員國中的“中等強國”。其武裝力量廣泛部署於歐洲,並頻繁參與北約軍事行動。冷戰結束後,加拿大開始重新評估本國軍費開支和防衛義務,大幅縮減武裝力量規模和軍事預算,對北約行動的響應能力大大減弱。由此,加拿大在北約中扮演的角色逐漸邊緣化,從能夠提供及時、大規模的支援轉變為一個邊緣成員。
北約和加拿大國內智庫對加拿大軍事能力的衰退進行分析後認為,造成此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3個。
首先,加拿大軍費開支GDP占比始終未達到北約設定的2%標準,而是長期徘徊在1.3%左右。美國及北約其他成員國曾多次敦促加拿大提高軍費開支。
其次,裝備更新跟不上全球軍事技術發展的速度。報導稱,加拿大政府缺乏把國防事務作為優先事項的決心,在裝備更新和採購方面存在拖延、官僚作風和資金不足等問題,致使加拿大武裝力量幾乎無法達到現代戰爭的要求,其能力與北約其他多個成員國相比處於劣勢。這一問題在海軍建設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加拿大目前已無法組織起一支能夠維護北大西洋和北極地區海域安全的艦隊。
再次,國防基礎設施和戰備水平不足。加拿大在戰略文件中曾提出“加強在北極地區存在,保護本國在北極地區利益”的目標,但與美國、挪威等北極周邊國家相比,加拿大的國防基礎設施明顯落後,而且缺乏必要的極地船只和偵察監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