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新任北約秘書長呂特不久前呼籲北約國家轉入“戰時思維”,加大國防和安全開支,稱將推動成員國向“軍費開支高於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邁進。本月初北約外長會期間,一些北約歐洲成員國代表提出,在2030年前將各國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指標從2%提升至3%。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組織,北約持續推動軍費增長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冷戰後較長一段時期,北約沉醉於對華約的“勝利喜悅”之中,許多歐洲成員國認為安全威脅降低,紛紛削減國防開支。2014年克里米亞“入俄”後,北約各成員國承諾在10年內把本國防務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至2%。但歐洲成員國履行該義務的意願長期不足,2018年衹有6個成員國達到2%的目標。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防務開支激增,預計今年將有23個歐洲成員國達標。一些歐洲國家甚至希望明年6月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通過新的指標,設想短期目標為2.5%,到2030年達到3%。
北約增加軍費開支,既有內在焦慮,也有外在擔憂。一方面,北約已經向烏克蘭投入巨額軍事援助,始終未能達成戰略目標。俄烏衝突即將進入第4個年頭,北約擔心因援烏力度不夠導致俄羅斯達成戰略目標,對北約信譽和安全造成重大衝擊。數據顯示,北約歐洲成員國和加拿大2024年的軍費開支較去年增長了近20%。在這樣的基礎上,北約仍在大力兜售恐俄情緒,誘壓各成員國增加防務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迎合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曾多次批評北約成員國防務支出“不達標”,並以美國退出北約相要挾。在其贏得第二個總統任期的選戰中,特朗普曾多次承諾再次入主白宮後要很快結束俄烏衝突。歐方希望通過此舉向美方展現配合姿態。同時,若特朗普執意縮減對北約防務的投入,歐洲成員國也可通過此舉維持自身防禦水平,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強推軍費增長既無法解決北約的困境,也滿足不了特朗普的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