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裝備新型智能化平臺 提高裝備保養效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2:25:38  


中國新型通用30炮炮塔野戰安裝訓練。(資料圖)
  電子檔案完備詳細遠端監控明察秋毫 

  記者走進該師某團裝備值班室,電子顯示幕上,該團武器庫內的溫度、濕度指數和裝備技術性能等資訊一覽無遺。據介紹,這些資訊均已存入裝備管理資料庫,可隨時調閱。根據這些裝備電子檔案,對裝備訓練、磨損、保養等情況進行量化分析,即可制定出科學具體的使用和維護措施。

  近年來,隨著新裝備不斷列裝,裝備保養的標準也隨之提高。為此,該師在引導官兵確立科學維護保養新觀念的同時,投資引進了10多項資訊成果,推廣應用了自行火炮檢測儀等一批先進設備;安裝了電子監控器、紅外監視儀等,實現對所有車炮場、兵器室等重點部位的全天候、全方位監控。

  如今,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一按電鈕,數十座武器庫的現場實景盡收眼底;點擊滑鼠,所有裝備的最新動態資訊瞬間可知……某團技術員何喬感慨地對記者說:“以往的換季保養,靠的全是經驗。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電子檔案,我們可以隨時調閱並查找相應標準,讓保養變得更科學更可靠。”

  系統保養減員增效智能模組事半功倍

  記者是坦克兵出身,多次經歷眾人齊聲高喊口號推拉炮杆擦拭火炮身管的場面。可這次採訪,記者在某團四連的擦拭火炮現場看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3名戰士抬著液壓擦炮機,短短10多分鐘就完成了一門火炮身管的擦拭工作。據介紹,這種液壓擦炮機,配備了不同型號的炮口卡具,可對不同型號的火炮進行擦拭清潔。

  隨後,該團兩名工程師拿著新型火炮身管窺膛儀,對剛剛擦拭完的坦克火炮進行檢測。他們將裝有高解析度攝像頭的推拉杆放入火炮身管,輕點滑鼠,操控儀器旋轉。5分鐘後,一門坦克火炮的定性定量分析就完成了。在列印出來的資料清單上,記者看到了內膛直徑變化曲線等10余項資料。

  該師裝備部部長李波介紹,這部火炮身管窺膛儀是師裝備部“智能化裝備保養平臺”的智慧模組之一。該師自行研製開發的“智能化裝備保養平臺”,由多台高性能電腦和各種終端設備組成,配備自行開發的“某型坦克通信裝備測量系統”、“火炮身管即時保養監測系統”等軟體,可對裝備資訊進行綜合、分類、存儲、更新、檢索和計算處理,提供及時準確、清晰直觀的資料資料。

  在該師裝備指揮中心,李部長從資料庫中調出了去年春季某型火炮的保養計劃表。與今年對比,記者發現,僅火炮身管保養一項,時間就由4小時縮減為30分鐘,保養人員由以前的整個炮班變成了3人,保養效率成倍提高。

  全程量化跟蹤問效保障指令直達單兵

  記者在某型坦克車車長的文書袋內,看到了這樣一組春季保養技術標準清單:車長完成某型電臺的保養,駕駛員完成行動部分保養……車長吳小峰介紹說:“這是我們在網上下載的,裝備機關安排的技術性標準全部通過網路傳發,直接下發到編號單車。”

  裝備保養的精細化程度,直接影響著保養的效益和品質。該師建立了“分級負責,量化管理,全程控制,系統評比”機制,對春季裝備保養實施全過程、全要素的精細化管理。從師團領導到普通一兵,都有各自職責,分工明確;從坦克、火炮等大型裝備,到頭盔、指北針等裝備,都責任到人,專人保養。

  精細化保養使保養過程不僅在時間上,而且在標準上都精確可控。在裝備部指揮中心,記者通過可視監控系統看到,整個換季保養場工作秩序有條不紊,每個人都在按計劃進行工作。保養計劃表將每名官兵的工作流程細化到分鐘,各個工作階段緊密銜接;技術專家即時監測保養流程,網路系統全程對武器各部件保養標準實施量化評分。

  在某團裝備處指揮中心看到,某連一輛新型坦克啟動時油壓突然歸零。裝備處長葉成當即通過指揮系統點將:“耿大勇、于達、劉慶祿,速到9號庫房協助檢修!”螢幕隨即切換到這輛坦克的檢修現場,3名技術骨幹在機關工程師的遠端技術指導下,很快排除了故障。葉處長自豪地對記者說:“我們建立的一體化裝備保障指揮平臺,可將保障指令直接下達到單兵,基本實現了精確保障。”(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