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無綫電波不能够在海水中傳播,但是,聲音信號在海水中確有很好的傳播特性。通過水聲信號在水中的傳播,可以實現水下定位、導航、探測等。”項目組副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鵬飛說,將GPS技術和聲納技術結合起來,開發適用于廣大的海洋內部空間的導航、定位系統,可以實現全球陸地、空間和海洋的一體化無縫導航。
自15世紀意大利藝術家、科學家達芬奇利用聲管聽到水中的聲音以來,聲納技術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早期的聲納接收機功能比較簡單,只是把應用于雷達和無綫電通訊信號處理技術移植到聲納系統中,因此幷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程鵬飛說,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的發展,聲納技術有了長足進展。
但是,把GPS技術和聲納技術結合起來,這在國內還是頭一回。“國外有幾個國家有這方面的研究,但實行技術封鎖,我們沒有資料可以參考和借鑒。”
爲攻克這樣一個全新而又極其重要的交叉學科領域,2002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共同承擔了“差分GPS水下立體定位系統”的研制開發。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優勢在大地測量,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的優勢是水聲工程,强强聯合,集成創新爲項目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礎。
2004年,水下GPS系統經在浙江省千島湖進行的試驗表明,對于水深45米左右的水域,系統的水下定位精度爲5厘米,測深精度爲30厘米,水下授時精度爲0.2毫秒,且測量誤差不隨時間累積。
這是繼美國、德國和法國之後,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開發的精度好、功能强、自動化程度高的水下GPS系統。該系統的成功研制,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水下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壟斷,填補了我國在水下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水下工程測量領域的空白。正因爲這個項目的開創意義,被兩院院士評爲“2004年全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