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海軍新型艇將成未來軍事鬥爭中堅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6 15:01:43  


 
  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

  2006年初,基地承擔起某新型導彈艇的艦載武器系統保障任務。

  家庭增加新成員,本應是件好事;但作爲擔負裝備技術保障的包和平却樂不起來。因爲,隨著新裝備的到來,保障難度隨之加大。

  一天,該艇出廠後到某海域試航。爲了給下步該型艇技術保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包和平專門組織保障一綫的30多名技術人員隨艇出海,跟班見學開眼界。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經過實地調查了解,維修人員發現,新艇與老艇相比,新的武器裝備與過去保障過的裝備發生了質的區別,不可同日而語。伴隨著裝備的發展,需要有新的保障與之相適應,這對多年形成的保障模式不能不說是一種挑戰和考驗。

  對于老裝備,基地都建有相應的修理車間,配有專門的維修設備和技術力量,保障起來自然駕輕就熟。而從未保障過的新裝備,技術“一片空白”,這樣的技術保障如果進行?

  “裝備技術保障就是在不停地排除故障,如果保障力跟不上,戰鬥力也就無從談起。”面對部分技術人員的畏難情緒,包和平說。

  新型艇作爲部隊戰鬥力新的增長點和遂行未來軍事鬥爭的中堅力量,能否盡快形成保障力,直接關系到艦艇部隊整體戰鬥力的建設和軍事鬥爭的准備。

  如何適應新型艇保障要求,開展與之相匹配的保障手法?包和平從未來實戰需要出發,未雨綢繆,超前安排,使承擔新裝備的各項保障准備在裝備未到時却就已就緒。爲摸清該艇的底數和提高保障能力,他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新艇生産廠所或原建制單位,對該艇進行詳細的調研摸底;4次邀請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來基地授課;派遣25名技術骨幹到新艇建造廠家、研究所和有關院校進行培訓,提前掌握裝備保障技術。沒有新裝備保障的規範性文件,他根據海軍裝備維修有關要求,組織人員編寫了計劃修理、臨搶修及器材等管理規定,使計劃修理工作開展有條不紊,臨搶修工作開展迅速及時,器材工作開展准確無誤。

  去年秋天,該型導彈艇參加演習中雷達出現故障,包和平帶領基地保障人員,用自己研制的檢測儀,很快檢測出故障部位,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從“摸石頭”到“闖路子”

  去年的一次演習前夕,某型艇雷達故障。由于該裝備剛剛列裝不久,基地尚未對此新裝備形成保障能力,無奈之下,只好向生産廠家求助。不巧的是,該工廠人手緊張,盡管包和平這邊急得團團轉,那邊廠家就是按兵不動。

  未來戰爭越來越表現出軍民一體化的特點,作戰保障任務繁重,僅依靠軍內力量無法完成任務。信息化條件下,保障基地該如何開展軍民一體化保障?對于包和平來說,同樣是“摸著石頭過河”。

  只有下到河里,才知水有多深。近年來,包和平著眼信息化條件下複雜情况裝備維修需要,在上級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基地先後與全國30多家地方工廠、科研院所簽訂了相關保障協議,建立“軍民修理力量聯合保障”新模式,明確了維修保障的職責分工和開展方法,利用地方科研院所及工業部門已形成的技術能力、生産能力和人才資源,爲部隊遂行應急保障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了戰時軍民聯合保障合力。

  不久前,轄區大量艦船需要緊急搶修,在保障力量不足與裝備保障任務繁重的突出矛盾面前,在軍內外多家地方設備廠所的協同下,受損戰艦很快修複完畢。

  在包和平的努力下,“裝備技術軍民聯合保障中心”的牌匾即將在該基地挂起。“這是我們探索出的艦載武器軍民一體化保障的新路子。”包和平自豪地說。(來源:科技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