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智庫稱中國五代空空導彈技術來自南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4 10:55:17  


 
  ——增長的威脅 經過15年的努力,到2005年,解放軍對現代空中力量的投入開始獲得回報。J一10戰機和JH一7A戰鬥轟炸機在大批量生産。兩種型號飛機各有約100架服役。近幾個月,JH-7裝備了新型的電子戰吊艙,裝備了這種電子吊艙的JH一7很可能執行類似EA一6B的任務。到2005年,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已接收了180餘架俄制蘇一27和蘇一30型機。成都飛機公司已經仿制了約100架蘇一27(J—11)。此外,中國蘇一27的國産化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J一11B戰機取得了重大研制進展。到2005年,解放軍已經裝備了兩種相控陣雷達預警控制飛機;而相控陣雷達地形測繪機也進入了高級研發階段。老式的轟一6轟炸機配備了新型空地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藥。雖然公開數據很少,美國和中國的媒體都報道,成都和沈陽飛機公司已開始第五代戰機研制,幷可能在未來10年試飛,兩公司還有可能正在研發一系列無人戰鬥機。解放軍第一支航母飛行聯隊將由J—llB或J一10的改進型産生,隨後有可能裝備中國或俄羅斯的第五代海軍戰機。

  硬件改善的同時,中國制定了新的攻擊和聯合力量空中條令,幷增加了訓練時間和强度。中國的領導人有意使用空中力量威懾日本和台灣。日本在2005年出動戰機對解放軍戰機實施了13次攔截。2006年頭三個月則實施了107次攔截。2007年9月的兩天,解放軍共出動了40批次轟炸機赴東海春曉油田海空域活動,迫使日方出動32批次飛機進行攔截。2007年11月,解放軍空軍出動KJ一2000預警機與東海和南海艦隊進行了針對台灣軍隊的演習。1999年,解放軍空軍開始突然增加了在台海海峽上空的活動强度,經常飛到或越過海峽中綫。1999年與1998年相比,解放軍在海峽中綫或附近的出動率從400架次上升到1100架次。2006年較之2005年,更是由940架次猛增至1700架次。

  到了2007年底,北京又采取連續步驟以增强其對台作戰的合法性。中國政府宣布建立一條新的空中運輸走廊,其某些坐標點距台灣海峽中綫最近僅30公里。中國還宣布將要在台灣海峽上空建立防空識別區,顯然中國這一舉動可能是爲了緩解民用航空運輸的壓力,但也讓人對其背後的軍事意圖産生聯想。空中走廊和防空識別區增加了台海雙方形勢誤判或可能導致軍事沖突的航空意外事件的幾率。比如,如果台灣的戰機或地空導彈沒有識別出中國大陸的民航機,就有可能誘發類似1983年蘇聯擊落韓國航班的悲劇。

  美國的决策者要關注解放軍正在快速改變台灣海峽空中力量平衡的情况。台灣目前沒有能與霹靂一10相抗衡的第五代空空導彈。如果解放軍决定用霹靂一10和新型的輕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升級較新型號的J-7E/G、J-8F/H及少量的J一10戰機,中國大陸空軍就會很快獲得500架具備超視距攻擊的戰機,從而形成對台灣空軍的優勢。台灣空軍除YF-5之外的戰機基本都可挂AIM-120、“米卡”或“天劍”2中程導彈,但在霹靂一13面前,這些導彈都已過時。霹靂一13還對台灣的6架E一2預警機構成了威脅。解放軍裝備這些新型空空導彈對台灣造成巨大壓力,迫使其不得不希望采購66架F一16 Block50戰機以替換F一5。台灣現在急迫地需要頭盔瞄准顯示裝備和AIM一9X導彈裝配其所有戰機。

  華盛頓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