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新型舟橋裝備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4 09:54:32  


解放軍舟橋器材快速泛水。
  軍用鋼橋打通災區“生命通道”

  新聞鏈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我英雄的工程兵部隊在都江堰至映秀鎮、綿陽至南壩鎮、綿竹經廣濟到什邡紅白鎮等多條公路上快速架設起一座座現代裝配式軍用鋼橋,從而打開了通往災區的一條條“生命通道”,它們被災區群眾親切地稱為“救命橋”。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轉入到恢復重建期後,這些鋼橋經重新加固,便構成了半永久性橋梁,可以有效地保障各種重型裝備通行。

  攻關紀實:從過去簡單的就便器材到現在的軍用橋梁、舟橋裝備、路面器材、水上動力技術成系統成系列,從保障裝備克服幹溝、穀地、河流、沼澤到克服黃河、長江等大江大河障礙,我軍渡河橋梁裝備歷經從戰場繳獲、進口仿制、自行研製到現在的成配套、成系列的創業發展,已實現了從單一型向復合型與綜合型的根本性戰略轉變。

  新聞直擊:汶川震後第3天,由於通往震中汶川的道路橋梁嚴重損毀,為及時搶救傷員,將大型救災設備送進震中地區,參加救災工作的工程兵部隊採用該所研製的裝配式鋼橋,快速構建起搶救傷員的“諾亞方舟”,構建起都江堰至映秀鎮的水上生命通道。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由於山體滑坡,造成路橋時通時斷,工程兵部隊隨時巧用軍用制式鋼橋執行重裝備的轉運與輸送任務,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舟橋浮渡解整體橋跨難題

  新聞鏈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歷來是兵家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國幅員遼闊,江河縱橫,既給軍隊行動造成了巨大的障礙,也給軍用渡河橋梁裝備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帶式舟橋最先由原蘇聯研製成功,後在美、德、法等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美、俄軍隊在渡河工程保障上做足了文章,他們可在高流速的江河上架設承載能力達70到120噸的浮橋或漕渡門橋。

  攻關紀實:舟橋裝備在工程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作為該所舟橋專業學術技術帶頭人的林鑄明博士,在多種重點型號舟橋研製中,發明了鉸位移傳遞法計算方法,解決了非規則鉸接體系浮橋總體計算的難題;創造性地提出將兩種不同結構體系的浮橋有機地結合為一體;採取動力舟與整體式橋跨剛性連接成為帶式漕渡門橋的新技術,使得裝備的漕渡能力成倍增強;採用浮游自展原理進行橋跨架設,解決了水上架設大型整體式橋跨的難題。目前,林鑄明博士已獲得10多項軍隊科技進步獎。

  新聞直擊:我軍舟橋裝備目前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並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某新型帶式舟橋能夠適應水網稻田和重丘陵地區道路的複雜條件,成為我工程兵部隊抗震搶險的生命之舟。該所在本世紀初研製的新一代舟橋,將兩種不同結構體系的浮橋有機地結合為一體,能夠很好地適應長江、黃河等世界上都少有的特大江河特點,具有我國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系列橋”構建保障技術群

  新聞鏈接:現代戰爭中,作戰雙方對橋梁等重點目標的爭奪與控制更加重視。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境內主要交通線上的橋梁進行狂轟濫炸,毀傷率高達92.6%,極大地限制了伊軍的作戰行動;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在戰爭一開始就對南聯盟主要江河上的橋梁實施重點轟炸,摧毀的橋梁目標,占南聯盟境內橋梁總數的70%;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為確保機動,投入多種軍用橋梁裝備,如帶式舟橋、衝擊橋、裝配式公路鋼橋和路面器材等。

  攻關紀實:我軍新一代軍用橋梁裝備上馬之初,作為該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的苟明康,大膽提出新的方案和技術途徑,在軍用橋梁的架設方式、橋梁連接、結構優化、壓杆穩定、高強鋼應用、結構動力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