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軍專家:中國未來航母絕不是挨打靶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8 00:18:58  


中國航母想象圖。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香港《紫荊》雜誌5月號刊載文章稱,當今世界海上安全更加複雜多變,傳統海上安全與非傳統海上安全交織,各種海洋利益糾紛不斷,中國“近海防禦”面臨多種挑戰,要求海軍進一步強化綜合作戰能力。經過60年的艱苦奮鬥,中國海軍裝備建設取得了一份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單”,走向深藍的步伐日益加快,已被打造成為一只有力的“鐵拳”,這只“鐵拳”正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

  為紀念海軍成立60周年,4月解放軍海軍在山東省青島市及其附近海域舉行有多國海軍參加的閱兵活動。這是解放軍海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閱兵,也是首次邀請國外海軍參加閱兵式,包括俄羅斯、美國等在內的五大洲29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及14個國家的21艘各型艦艇。

  60年韜光養晦 海軍全面機械化

  海軍是國家海上軍事力量的主體、戰略威懾的重要力量、國家實力的重要象徵。建設強大海軍,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夙願。經過60年的發展建設,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建設發展成為一支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岸防部隊和陸戰部隊五大兵種組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初步形成了海上機動作戰、基地防禦作戰的裝備體系,海上機動編隊的防空能力,反潛作戰、反艦作戰能力大為增強。

  創建之初的解放軍海軍是一個非常簡陋的海軍,其武器裝備主要是接收來自國民黨海軍的各種艦船,總共才有183艘破舊小艦船。1953年2月20日,毛澤東視察“洛陽”艦,當得知“洛陽”艦排水量只有1000噸時,毛澤東充滿自信地對官兵們說:“將來我們的海軍要有大艦!”1959年10月,毛澤東發出號召:“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改革開放以來,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第二、三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新型導彈快艇、大型登陸艦、掃雷艦、遠洋綜合補給艦相繼裝備部隊。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浮出水面;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第二代國產導彈驅逐艦出訪美洲四國;“飛豹”系列殲擊轟炸機裝備海軍航空兵部隊;萬噸級綜合補給艦游弋大洋;一批新型導彈和電子戰系統成為一線部隊的主戰裝備。

  目前,解放軍海軍共有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並擁有數十支驅護艦支隊、快艇支隊、登陸艦支隊和作戰支持艦支隊。三級以上戰鬥艦艇達數百艘,噸位是上世紀80年代的5倍以上。

  如今,解放軍海軍水面和水下作戰平台已擁有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導彈快艇、獵潛艇、常規潛艇和核潛艇等主戰艦艇,岸對艦、艦對艦,艦對空、空對艦、空對空等各種海防導彈已形成系列;海軍航空兵,既有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反潛機等作戰飛機,又配備了偵察機、巡邏機、救護機、電子戰飛機、水上飛機和運輸機等各種保障兵力。此外,中國還從俄羅斯引進了“現代”級驅逐艦和“基洛”級潛艇。

  同時,新型戰艦的艦載武器全面升級換代。解放軍海軍新型艦艇的研製成功及國外性能優良艦艇的引進,極大地增強了解放軍海軍水面水下的作戰實力,基本滿足了海上作戰的需要。現代化戰艦催生出一大批新訓法、新戰法,綜合作戰能力明顯增強。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海軍5大兵種完成了由半機械化向機械化的轉變,目前正在逐步向信息化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