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產20多種飛航導彈性能接近或達世界水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25 11:07:02  


 
  海鷹翱翔衛國疆

  1960年,我國同時開始仿制“542”(蘇制C-2)和“544”(蘇制II-15)兩種反艦導彈,1961年7月決定集中力量仿制“544”導彈。國防部五院先後任命李同力、呂琳為“544”導彈總設計師。“544”系一種艦艦導彈,仿制成功後命名為“上游一號”。1966年6月,“上游一號”導彈完成研製性飛行試驗,同年11月進行定型試驗,按不同高度、射程實施單射與雙發齊射,結果試驗成功,達到定型要求。1967年8月,“上游一號”艦艦導彈設計定型。

  1974年5月,經過改進,換裝了末制導雷達和無線電高度表,簡化了發動機,使用了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使其滿足導彈超低空飛行彈道的控制要求,改型後的“上游一號”命名為“上游一號甲”導彈,1984年3月設計定型。

  海鷹反艦導彈系列。1965年,決定將“上游一號”艦艦導彈改進設計成岸艦導彈,命名為“海鷹一號”,用於攻擊敵方水面艦艇,保衛沿海城市、海港,封鎖海峽、海灣。1970年10月“海鷹一號”定型飛行試驗成功,1974年8月設計定型。

  “海鷹一號”研製成功後,為了擔負海軍遠洋護航任務,決定將“海鷹一號”岸艦導彈裝備到導彈驅逐艦上,改作為艦艦導彈武器系統。1973年9月,“海鷹一號”導彈裝在驅逐艦上進行首次飛行試驗,4發導彈全部命中目標。1976年1月,“海鷹一號”艦艦導彈設計定型,1983年-1985年對“海鷹一號”艦艦導彈又作了改進,在飛行試驗中取得好成績,後來將它命名為“海鷹一號甲”艦艦導彈。

  1965年8月,中央軍委決定在“海鷹一號”的基礎上研製“海鷹二號”岸艦導彈。“海鷹二號”導彈加大了射程,提高了命中概率。梁守被任命為總設計師,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一系列技術和工藝難題。1967年9月圓滿完成研製性飛行試驗,1970年3月圓滿完成定型試驗飛行。

  1970年為了提高“海鷹二號”導彈的抗干擾能力和空防能力,將其雷達導引頭換裝成紅外導引頭,命名為“海鷹二號甲”紅外彈,1980年完成定型試驗;與此同時,又將導彈換裝單脈衝體制的雷達導引頭,選用新的高度表,以降低導彈平飛高度,實現超低空飛行,研製成功“海鷹二號乙”,1979年成功地進行了研製性飛行試驗,1982年設計定型試驗取得好成績,1984年1月設計定型。

  1970年4月,全面開展研製“海鷹三號”低空、超聲速岸艦導彈。這種導彈採用先進的衝壓發動機,具有抗干擾性能好、威力大的特點,1979年7月發射試驗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