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航母試航將增強中國作為海洋大國自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1 08:38:32  


資料圖:瓦良格號航母測試動力系統。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大洋網報道,10日上午,中國航母平台進行出海航行試驗。按照試驗計劃,首次出海試驗時間不會太長,返回後將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遼寧海事局網站也於8月9日15時21分發布的航行警告,8月10日0時至14日18時,大連港有船出海進行航海試驗,其他航船禁止駛入黃海北部遼東灣特定海域。

  首次出海試航,無疑是中國航母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當然,從航母的個體生涯來講,出海試航只是一個普通步驟,無需過度解讀。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的航母仍然處於摸索試驗階段,從試航航母沒有依靠自身的動力,而是被拖船拖出碼頭便可窺一斑。我國仍為“航母新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為,“航空母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軍事、工業和科技水平等綜合實力。許多海軍強國和海軍大國有著較強的綜合國力、科技水平和經濟基礎,所以在航空母艦發展方面占得優勢,例如在目前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除了中國之外,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均有航空母艦。而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軍事、工業和科技的水平還不具備這種能力,因此發展受限,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

  縱如此,中國航母漸漸走入視野,也必然會引起多種解讀甚至猜忌。面對複雜形勢,尤須自信與自知。可以說,擁有航空母艦對於國民海洋意識的提升、對於增強中國作為海洋大國的自信,無疑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毫不避諱地說,作為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線的陸海大國,相對於美日等傳統海洋國家相比,國民的海洋意識卻相對薄弱。直至今日,提到海洋,映入國人腦海的更多的是困頓與焦慮。在潛意識中,海洋仍是危險之源、薄弱之處。

  孫中山曾說過:“其海上權力優勝者,其國力常占優勢”。擁有航母也一直是國人的夢想,在追夢的漫漫過程中充滿著道途艱辛和歷史悲情。回望歷程,尤其需要記得被譽為“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的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上將。他早在1970年在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時,就組織過航母的專題論證。1982年8月當上海軍司令員之後,劉華清力主造航母。1987年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中國海軍—定要建航空母艦!”他身居要職時,促使許多與航母相關的預研項目上馬。

  此後,關於航母的各種信息呈現“不對稱”自由傳播,這個過程自然“暗流湧動”。直至2009年3月20日,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時首次公開宣稱:“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國外媒體當時預測,中國首艘航母可能將於2011年正式下水。現在觀察,從這種出口轉內銷的“吹風”方式中,便足以看到“航母”存在的意義之特殊。

  總之,從戰略意義上講,中國建造航母的過程,除了是國人海洋權益維護自信心增長的過程之外,更是世界各國適應中國逐步強大的過程,這是必然要經歷和接受的。於航空母艦這樣的龐然大物之外,需要的是強大而健康的心態。就像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杜文龍先生,在7月27日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對外宣布我國正在改造航母之時,發出的感嘆“這是重要的一天,但更是需要平常心的一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