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社文章稱,辛格大膽的政策令他冒了很大的政治風險。 |
中評社香港9月18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上周五,印度政府結束了數月的猶豫不決,宣佈將大型零售業外資參股比重上限提高至51%。同時,在航空業、廣播電視業、能源領域對外資的限制也進一步放鬆。印度政府決定,公開向私人資本出售4家國有控股公司的部份股份,削減了37億美元的燃料補貼,以彌補不斷上升的政府財政赤字。
《華爾街日報》文章稱,以上這些政策將成為自辛格2004年就任總理以來最大膽的自由化舉措。考慮到去年辛格第一次宣佈零售業改革時所遭遇的巨大政治壓力,此次的舉措更顯得引人注目。
那麼,這一年中發生了什麼改變呢?文章稱,相比一年前,印度的經濟處於了更加明顯的糟糕境地。印度貨幣盧比仍然疲弱,自2010年以來已經貶值了43%。今年4-6月份,印度經濟同比增長5.5%,而對於一個上一個十年增長速度達9%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數字感覺像是一個衰退。印度的通貨膨脹依然處於7.6%的高水平。與此同時,由於印度的財政赤字估計要突破政府制定的占GDP5.1%的目標,信用評級機構還威脅要將印度降至垃圾級。
同時,辛格個人在政治上的考量也起到了作用。2004-2009年間,因在煤炭企業分配中涉嫌違規,辛格遭到了反對黨印度人民黨的嚴重攻擊。印度國家審計署表示,真正的問題是印度的煤炭分配受到了許可證制度的制約。而遍佈全國的慘淡的煤炭生產,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年7月末印度的全國性大斷電。
文章稱,如果印度的大斷電可以令政府的改革日程得以重見天日,那就更好了。實事上,它幫助了辛格新任命的有改革意識的財政部長齊丹巴南在考慮稅務穩定性和回顧政府之前令人懷疑的“反避稅”稅收規則時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另一個受人歡迎的信號就是,辛格逐漸地邊緣化了脾氣暴躁的西孟加拉邦領導人班納吉,後者在去年12月辛格首次提出零售業改革時曾大力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