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海軍工程學院(海軍工程大學前身)不到一年的邱志明第一次上軍艦參觀實習。沒曾想,他卻看到這樣的情景——中國海軍竟然還在使用20世紀50年代半自動、甚至是人工手動的艦炮武器,許多環節必須靠艦員手動操作,與那時在雜誌上看到的全自動艦炮武器反差很大。
邱志明看到的正是海軍指戰員心中的傷痛!
“一個大國一定得是一個海洋強國,你考海軍院校吧。”高考填報志願前,正是父親的這句話讓這位來自沂蒙老區的縣一中高考狀元來到了海軍院校。那一刻,這句話又如鞭子般抽打在心上,一種改變我國艦炮武器落後狀況的責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大學四年,他分秒必爭。有的同學開玩笑,“讓邱志明看電影,除非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大學20多門功課,他以平均95.3分的成績畢業,被評為當年僅有的3名優等生之一,並被留校任教。
多年後,他成為這3名優等生裡依然留在部隊,戰鬥在海軍裝備事業第一線的唯一一人!
1982年,邱志明到工廠進行畢業實習時,了解到某型艦炮發射僅200發左右炮彈輸彈簧就發生斷裂,失去連射能力。這是該型炮在1966年設計定型和1975年生產定型時遺留的一個歷史“老大難”問題。憑著年輕人的闖勁,在畢業設計時,他毅然選擇了這個難題。有人勸他,“這個題目難度大,有風險,短期內難有結果,弄不好畢業設計就要砸鍋。”他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在鬥爭,搞科研哪能沒風險,為了改進部隊裝備,提高戰鬥力,即使失敗,也豁出去了。於是,他一頭扎進課題,連續奮戰了幾個月,進行了大量分析計算,終於找到了問題所在,寫出了題為《某型艦炮輸彈簧斷裂分析及提高彈簧壽命的措施》的論文,提出了改進的技術方案,受到院、系評委和導師毛炳祥的充分肯定,被評為優等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