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2000年預警機的地面樣機全面完工,2001年,預警機的試驗樣機進入試飛階段,王小謨院士和研製人員一起冒著嚴寒酷暑奮戰在試驗現場,在預警機研製捷報頻傳的背後,是他們艱辛付出甚至是犧牲。一次試飛中,飛機的氧氣管道在高空突然發生破裂,艙內的氧氣濃度和壓力迅速下降,危險突如其來。
王小謨:首先一個問題就是耳朵耳膜往裡壓。
記者:最嚴重會到什麼程度呢?
王小謨:一震耳朵會聾了。那麼當時處理呢,處理得非常有效,那個飛行員非常有本事,一知道這個事,馬上在幾秒鐘以內就下降到3000米了,所以大部分都保住了。
記者:如果沒有當時的這個應變下降呢?
王小謨:那就危險了,那這些人的耳朵恐怕都保不住了。它有一個規矩,我們名單都給飛行員了。他要誰陪伴誰就陪伴。那試飛員,那麼當時沒選我,他說算了算了,你年級大了,不用上去了。飛上去後下來,我們眼淚都掉下來了,高興得不得了。
解說:2009年10月1日,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我國自主研製的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預警機作為領航戰機,分秒不差飛過天安門廣場。中國預警機的首次亮相,就引來了全世界關注的目光。美國曾發表言論,中國採用相共振雷達的預警機,比美國的E-3C整整領先了一代。繼空警-2000以後,輕型預警機空警-200和出口型預警機也陸續問世,中國預警機體系逐漸形成,而為了這個體系繼續發展領先世界,74歲的王小謨仍不斷構思運籌帷幄。
記者:您的理想目標是什麼?
王小謨:目前我們近期內就把它全部國產化。遠期呢,我們就要對付更多的目標,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因此我們現在提出第三代預警機這個概念,現在已經被大家所接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