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部隊平時鑄劍備戰 戰時才能亮劍制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0 17:55:27  


突出訓練計劃的應用性。解放解士兵正在進行嚴酷環境訓練。(資料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有“坦克怪傑”之稱的德國名將古德里安,曾在攻佔奧地利和對法國的馬斯河作戰中,先後兩次將平時以兩國為假設敵訓練時所使用的演習文書,稍加修改後作為當時的作戰計劃。這一舉動超出預想的戰果:大大縮短了作戰準備時間,而且由於參戰部隊對此作戰方案十分熟悉,從組織戰鬥到協同動作,十分流暢迅捷,堪稱實案化訓練的傑作。

  這個戰例告誡我們,平時制定的演習計劃,對戰時作戰方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古德里安之所以敢於將平時的“演習文書”改為戰時的“作戰方案”,不僅僅是他膽量過人,更反映了他早就心底有數,因為他明白,平時使用的演習文書,原本就是按照實戰標準要求制定的。 

  平時鑄劍備戰,戰時亮劍制勝。實戰化訓練是戰鬥力建設的核心工程之一。當前,我軍加快軍事訓練變革的步伐,以作戰需求牽引軍事訓練已見成效。軍事訓練計劃方案,作為籌劃指導訓練的基本遵循、檢驗訓練品質的重要標準,無疑應按照實戰化要求制定。

  應該說,當前,各級首長機關在制定軍事訓練的計劃方案上,注重針對性、適應性、實效性,能夠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和實戰環境,有效地推動了部隊訓練水準的整體提高。 

  然而,有些單位在組織部隊演習時,為增加演習的“知名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一招鮮”的“窗口”型課目上,忽視難度較大的實戰化訓練課目;有的訓練計劃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為增加演練成果的觀賞性,把一些訓練課目增加了外觀好看卻不實用的“裝飾”,真功夫變成“花拳繡腿”,甚至安排與自身必備業務關聯不大的內容,以“異”代“新”,影響了總體訓練工作的開展和品質的提高。 

  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方案,需要創新思路。有些單位之所以軍事訓練品質難提高,很大程度上是方法手段仍然沿用傳統做法,不敢創新或者不會創新。須知,制定完善訓練計劃方案,除了要認真研究資訊化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確立正確的訓練指導思想外,也要通過關注強國軍隊的訓練動態和作戰理論變更,催生有前瞻性的訓練方法。強國軍隊以實戰為背景的軍事演習十分頻繁,作戰理論更新快,裝備開發改造速度也較快,正在向“兵怎麼練,仗就怎麼打”轉變,頗有當年古德里安把“演習文件”改為“作戰計劃”的趨勢。這值得我們注意。 

  注重訓練計劃的適應性。未來資訊化戰爭,各參戰單元、各作戰要素的高度融合,要求我們深入研究資訊技術對作戰的影響,摸清資訊化條件下的作戰規律,使軍事訓練與未來作戰樣式相適應。離開了這一點,“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在制定完善訓練計劃方案時,必須著眼資訊作戰的基本形態、本質特徵、主要作戰樣式,在計劃方案中增加課題設置、內容組合、環境設計等方面,大力加強適應性訓練,以訓為戰,把適應性訓練作為部署訓練任務、提升戰鬥力的重要方法。 

  加強訓練計劃的針對性。美軍在海灣戰爭前,參戰部隊的訓練內容,“正是數周之後各機動分隊面對伊拉克敢死隊時,所受領的那些任務”。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方案,必須規範訓練的籌劃、實施、指導和保障等具體環節,以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方案協調關係、激發動力、促進落實、提高效益,進一步增強計劃的針對性,防止和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 

  突出訓練計劃的應用性。制定計劃方案,不能滿足于一般性應用,要以增強部隊訓練品質和效果為目的。在安排計劃內容上,必須樹立“練為用”的思想,注重按照實戰要求,抓好整體訓練,既要突出體能、技能和共同課目,又要加強不同兵種的專業訓練;既要強調相對簡單條件下完成一般的訓練課目,更要提高在複雜惡劣戰場環境下的心理耐受、戰場適應和抗壓作戰的能力。通過設置難、險、危甚至是敗的訓練環境,摔打鍛煉部隊,切實增強訓練計劃方案的有效性和層次性。(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