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建立保障網絡 實現後勤保障零距離目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4 16:28:21  


解放軍501型步兵戰車野外作訓。(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24日電/解放軍報報道,3年前,第二炮兵某部一支分隊千里挺進戈壁灘,執行國防施工任務。由于駐地環境惡劣,造成補給時斷時續,影響了施工進程。

  如何提高後勤保障效能?該部後勤部領導提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全新的保障網絡,實現機關、一綫與物資間“零距離”,讓後勤保障“全天候”。他們依據部隊後勤資源數質量及分布情况,開發出戰勤、財務、軍需、衛勤等模塊;對經費、物資、設施等數據實施動態顯示,即時錄入更新,確保各種信息資源與一綫戰况實現“無縫對接”。

  爲使物資超前選定、實時供應,他們選定了20多家資質好、實力强的公司作爲定點供貨商,建立起完備的“物資供應信息網”,做到隨用隨供。他們還與各大軍區和海、空軍後方基地建立後勤保障接口機制,有效提高了各種物資的全時空供應能力,實現了後勤保障“零距離”的目標。

  今年初,高寒區某新工點開工在即。他們迅速啓動“物資供應信息網”,按照“就近、優質、高效”的原則,及時擬定保障方案,實現了“當天進駐,當天開工”的目標。

   以“信息流”控制“物資流” 

  一次模擬演練後,後勤部黨委“一班人”陷入了沉思:各種指令通過信息化指揮平台傳到終端一綫,當部隊急需物資保障時,保障車却“失踪”了,各種物資供應幷不像指揮所發令那樣說到就到。

  面對未來戰場保障的挑戰,該部後勤部積極開發後勤指揮輔助决策系統,使整個保障過程進入信息化指揮網絡,實現了“信息流”與“物資流”的有機交融。過去施工中,由于對已有的保障資源底數不清,對部隊真實的需求把握不准,經費物資的投向投量往往滯後。如今,只要打開電腦,各單位專用設備數質量、通用物資保障情况及需求情况馬上呈現在眼前,爲决策經費物資的投向投量提供了精確依據,既避免了重複建設,又减少了庫存量。 

  以往由于部隊轉場頻繁,人員流動性大,每年服裝發放總難以到位。去年,後勤部有關人員深入一綫調研後,借助“物資供應信息網”,建立服裝發放“一卡制”,把所有年度應發放服裝情况儲存在一張卡上,無論到哪個點,都可以一目了然;無論人員流動到何處,都可以如實發放。 

  以“保障網”覆蓋“單條綫” 

  前不久,後勤機關組織網上遂行作戰後勤保障演練。隨著保障綫不斷延伸,出現了鐵路中斷、公路受阻的情况。在軍交部門申請空中支援後,硝烟彌漫的戰場搶修前沿,出現了直升機空中投送物資,及時保障了戰場搶修。 

  在該部後勤機關,軍交部門的同志欣喜地告訴筆者:過去,遇有軍交運輸保障任務,他們總想著“地面一條綫”,如今,實現了公路、鐵路、水路、空中立體交通網絡。 

  近年來,該部圍繞現代戰爭中可能遭遇的保障難題,積極開發“三級指揮平台”和“遂行保障指揮應用軟件”,全面提高部隊信息化、網絡化支援保障能力。 

  從“一條綫”到“保障網”轉變,帶來了後勤保障力的躍升。過去由于該部高度分散、工地偏遠,衛勤保障一直是個難題。現在,他們與各駐地軍隊和地方醫院建立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的醫療協作網,一有重大病情,便可及時協調、就近救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