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從馬島海戰看解放軍艦隊防空力量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7 10:30:27  


海軍052C級防空驅逐艦的入役使我國艦隊整體防空水平有了質的提高。
  王國慶 哈爾濱工程大學

  2007年12月10日,阿根廷當選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在阿根廷議會宣誓就職。克里斯蒂娜當天在阿根廷議會發表就職後的首次演講時闡述了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克星斯蒂娜强調,阿新政府將堅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阿根廷擁有馬島不容置疑的主權,阿政府在馬島主權問題上不會讓步。她同時呼籲英國政府執行聯合國相關决議,和阿根廷就馬島問題進行談判。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被認爲是二戰以後强度最大的海空戰爭,同時也是現代高技術戰爭的開始,這場戰爭雖然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其中的許多戰例對于今天海軍的裝備建設和戰術研究仍有很强的借鑒意義。英阿軍隊在海戰中的攻防對抗很好的體現了傳統海戰和現代海戰更替過程中的一些特點,對于研究現代海戰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尤其是這場戰爭中最具代表性的空中反艦作戰和艦隊防空作戰,已經成爲現代海戰中最重要的作戰任務,仔細地研究其作戰樣式,可以爲我國海上防空力量的發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近年來,配備相控陣雷達和遠程艦空導彈的國産052C型驅逐艦,以及携帶中程艦空導彈的054A型護衛艦的建造服役,大大加强了我國海軍的防空力量,爲海軍未來遠洋艦隊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以馬島戰爭爲基礎。從實戰需要角度分析這些新型艦艇的建造,也許可以爲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啓發,爲我國海軍現在和將來的裝備建設提供借鑒。一、海戰模式的改變與遠程艦空導彈的發展

  1、現代海戰和傳統海戰的更替

  傳統的海上作戰中,攻擊方的飛機携帶炸彈從中高空突防,飛臨艦隊上空進行投彈,是空中反艦作戰的主要方式。艦空導彈出現以後,水面艦艇對中高空目標的打擊能力大大提高,攻擊機從中高空突防時將面對各種防空導彈的打擊,生存性大大降低。攻擊方不得不采用新的突防方式進行反艦作戰。于是可以有效避免艦隊雷達探測的低空突防,成爲現代海戰中攻擊機突防的主要方式。馬島海戰中阿根廷空軍的A-4“天鷹”攻擊機和“普卡拉”攻擊機携帶普通航彈,以15米的高度突防,擊沉了英軍“熱心”號、“羚羊”號等先進的驅護艦艇,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從這一戰例可以看出:作爲防禦方的海上艦隊,對空雷達受地球曲率影響存在低空盲區,對低空目標的發現距離過近,難以進行有效的攔截。英國遠洋艦隊由于缺乏空中預警能力,只能依靠艦載雷達執行對空警戒,對以15米高度突防的阿軍飛機發現距離只有16千米左右,攔截時間嚴重不足。同時,英軍艦艇雖裝備有先進的防空導彈,但發射裝置再裝填和導彈加溫准備、數據裝訂時間長,面對大量的來襲目標。攔截作用有限。而作爲攻擊方的阿軍,由于缺少類似于“飛魚”反艦導彈的遠程打擊武器,只能利用攻擊機抵近英軍艦隊投擲炸彈。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自身也承受了巨大的損失。這也說明了利用常規炸彈進行抵近轟炸的反艦方式,隨著艦空導彈的發展,在現代海戰中將被逐漸淘汰。阿軍這次傳統打擊兵器與現代突防手段結合的作戰行動。强烈地顯示出馬島海戰是一場處在現代海戰和傳統海戰更替過程中的戰爭。現代反艦巡航導彈的發展爲攻擊方提供了遠程打擊手段,攻擊機不再需要飛臨艦隊上空進行投彈。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的“超軍旗”攻擊機携帶法制“飛魚”反艦導彈,采用高一低一高的飛行方式進行突防。一舉擊沉了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艦等大型艦艇,顯示了現代空艦導彈巨大的作戰效能。其具體過程是:“超軍旗”攻擊機起飛後從高空接近戰區以擴大航程;接近英軍艦隊雷達探測範圍時,轉入低空雷達盲區飛行,隱蔽接近目標;將英艦納入“飛魚”導彈射程後。突然拉起至150米高度,在距英軍艦隊40千米外探測、鎖定目標,發射反艦導彈,之後立刻轉入低空脫離戰場。“飛魚”反艦導彈以5米左右的巡航高度接近目標,英軍艦艇在面對巡航高度如此低的反艦導彈時,根本無法做出及時的探測和有效的攔截。

  2,現代海戰中遠程艦空導彈的地位及其未來發展

  從馬島戰爭開始,這種高一低一高飛行方式突防方式和遠程反艦導彈結合的反艦方式,成爲現代海戰中空對艦作戰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對傳統的艦隊防空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尤其對遠程艦空導彈作爲艦隊防空主力的地位帶來了巨大沖擊。世界現役的遠程艦空導彈對現代海戰中低空和超低空突防的導彈和飛機打擊能力較差。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遠程艦空導彈設計上以打擊中高空突防的攻擊機爲主,最低射界一般都在50米左右,而反艦導彈和攻擊機突防高度只有幾米到十幾米,低于其最低射界。二是現代海戰中攻擊機的突防方式使遠程艦空導彈難以獲得理想的攔截條件。如阿軍“超軍旗”攻擊機反艦過程中,從突然拉起到發射導彈後低空脫離戰場,阿軍飛機出現在英國軍艦雷達上只有短短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英軍艦隊遠程攔截力量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根本無法組織攔截,“海標槍”艦空導彈沒有對“超軍旗”攻擊機進行任何攔截發射。英軍的電子設備探測到阿軍攻擊機短暫的雷達波束,甚至誤以爲是阿軍的欺騙信號。而對巡航高度只有5米的反艦導彈,艦隊雷達的發現距離只有十幾千米,在這個距離和高度上中近程艦空導彈相比遠程艦空導彈有更强的作戰效能。馬島戰爭中,作爲英軍艦隊中遠程防空主力的“海標槍”中程艦空導彈,在對A-4攻擊機僅有的幾次成功攔截中。攔截距離只有20千米左右,相對于其68千米的有效射程,可以說是“大材小用”。從某種程度上講,遠程艦空導彈在面對這種攻擊方式時陷入了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狀態,裝備價值大大降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