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第二批航天員屬空軍精英 歐美高度關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4 12:55:15  


 
  另據《大公報》透露,與2005年的“神六”相比,“神七”飛船的指揮系統增添不少新面孔,包括總指揮常萬全在內的多名新帥上位。 

  報道指出,“神七”的指揮團隊有5人,呈“一正四副”格局。總指揮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擔任,四名副總指揮包括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啓中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只有後二人是“神六”指揮班子成員。 

  59歲的常萬全是從普通戰士逐級晉升為將軍的,是一名文武兼備的“儒將”。江綿恒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他1977年畢業於上海複旦大學,1982年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86年9月赴美留學,從事高溫超導材料和半導體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美國費城DREXEL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博士學位。1993年,江綿恒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1999年11月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要負責全院高技術研究所的研究與發展工作。 

  副總指揮張建啓中將,被認為是中國軍隊中最精通航天技術和核工業的高級將領之一。據了解,他是統籌“神七”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和常務副總指揮,在總裝備部四位副部長中分管航天工作。“神七”飛船運抵酒泉等各項主要活動,均由其牽頭。 

  另一位副總指揮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兼黨組書記馬興瑞。他在指揮團隊里主要負責“神舟”飛船和火箭的研制。馬興瑞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32歲即破格晉升為教授。現年49歲的他已是中國航天界的少帥之一,先後擔任過“實踐五號”衛星總指揮和總設計師、繞月探測工程副總指揮、總裝衛星系統技術專業組組長。他還是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獲得多項國家科技大獎。 

  歐洲與美國的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神七”領軍人物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與國際接軌程度高。比如,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不僅在國內與美國宇航局訪華代表團頻頻接觸,也經常到訪美國宇航局、歐洲宇航局。用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的話說:“他是我們的老熟人,非常了解國際同行,與我們接觸沒有任何障礙。”中科院副院長江綿恒的海外留學經歷也讓他對國際環境有相當的了解。 

  “這樣的背景非常有利於中國航天科技與國際航天界接軌,”歐洲宇航局一位資深專家表示:“在國際航天大合作的趨勢下,越來越多有國際背景的人材走上中國航天界領導崗位,有利於中國航天業與外界的交流與發展,只會讓其進步得更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