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專家:中國航天與強國差距仍大 但起點較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3 10:07:08  


9月20日15時15分,神七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順利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志著神七任務已進入最後的發射准備階段。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在目前的國際航天界,美國、俄羅斯為第一軍團,而歐洲空間局和日本、中國等為第二軍團。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隨著“神舟”七號即將發射,新一輪的中國“航天熱”成為北京“奧運熱”後的又一國際話題。美國有位航天專家此前發出感嘆,他將美國比作航天領域里一直跑在前列的“兔子”說,如今“兔子”雖然跑得快,領先很多,但在睡覺;中國雖然是航天領域的“烏龜”,過去跑得慢、落後很多,而現在,他們毫不氣餒,步步前進。

  這一形象比喻,可謂既承認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也認為中國航天與航天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我國航天成就世界矚目 

  在獨立自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航天事業,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起步比國際社會至少晚了30年,比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至少落後半個世紀。但是,我國自從1999年11月20日發射“神舟”一號載人試驗飛船後,先後於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3年1月5日,連續4次發射成功“神舟”系列號的不載人試驗飛船。航天專家認為,這些成功表明,我國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和其他一系列關鍵技術。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和回收,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我國第二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成功實現“多人多天”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這次太空飛行中,我國還實現了第一次天地之間對話,創造了其他多個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 

  時任美國太空總署署長的格里芬說,“神舟”六號升空,證明中國已躋身世界航天的“精英國家”之列,中國再次展示,他們是一個能載人飛上太空的航天先進國家之一。時任俄羅斯航天局副主管的莫爾西耶夫說,中國已經加入了人類太空俱樂部,我們期望在所有範疇上跟其進一步合作,包括載人航天飛行。俄羅斯密切關注中國的太空計劃。 

  2007年10月24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這顆探測衛星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地軌道上,執行了多項科學探測任務。“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的完善發射,使中國人向著千百年的登月夢想逼近。 

  與美俄航天強國的明顯差距 

  像在衆多領域里一樣,中國更多時候表現為大國,距離強國尚有不小差距。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坦言,我國尚未成為與航天強國美國、俄羅斯(前蘇聯)并駕齊驅的航天強國。對此,人們可從以下關鍵性節點來認識。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半年後,美國的人造衛星上天;而中國則是1970年4月24日才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比航天強國晚了十三四年。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第一位飛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的第一人;而中國則是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射和回收載人飛船,比航天強國晚了三四十年。 

  ——1970年12月15日,前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首次在金星上著陸,1971年4月9日,前蘇聯“禮炮”1號空間站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個空間站,兩年後,美國將“天空實驗室”空間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著陸。5年後,美國的“海盜”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與此相比,中國尚沒有類似實際計劃。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飛機——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射成功;1986年2月20日,前蘇聯發射“和平”號空間站,服役已經超期8年,至今仍在運行,成為截至目前人類最成功的空間站。與此相比,中國雖實現月球探測,但是尚未登上月球,離探測火星、著陸火星,研制和發射空間站距離還很遙遠。 

  受訪專家認為,美國和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建設的宇宙空間站,雖然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和軍事目的,但是,作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永久性載人空間站,讓人銘刻於心的是其對人類空間科學和宇航技術的貢獻。 

  有航天專家指出,中國與航天強國存在明顯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差距。在人造衛星領域,我國剛剛達到國際航天界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術水平;在飛船研制技術領域,我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雖然在主要性能方面達到第三代飛船水平,但是也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領域,我國與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為10年到15年。 

  綜觀之,在目前的國際航天界,美國、俄羅斯為第一軍團,而歐洲空間局和日本、中國等為第二軍團。這一歷史格局,在未來相當長時期難以改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