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大閱兵整裝待發 女兵方隊備受矚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6 10:34:02  


 
  這些細節現在回想起來已沒有任何機密可言,可在當時要不是張東波跟女兵方陣領導熟悉,即便是官方媒體也不能踏進閱兵村一步。2009年的閱兵同樣神秘。各種猜測紛紛在媒體上出爐。一家網站的調查顯示,86%的支持閱兵計劃,他們最期待看到的武器是殲十;就連電台音樂節目跟聽衆互動的話題也是“提到1999年大閱兵,你會想起什麼?”

  直到1月3日,香港《大公報》才披露了更多的細節。“中央高層批示將‘厲行節約’”,“由總參謀長陳炳德、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等人參加的國慶閱兵領導小組已經成立”,“總裝備部、國防科學工業局等單位已經組成工作機構,負責參加閱兵的尖端武器的審核工作”。至於有哪些尖端武器,《大公報》引述“海外媒體”的話稱是:“巨浪二型潛射導彈、殲十戰機”。

  除了武器有所不同,其他方面似乎和前兩次閱兵並無二致:由北京軍區負責;閱兵村可能還在原地。知情人士透露,前兩次,徒步方隊是在昌平沙河機場集訓,而機械化方隊則在通州一處機場。

  上上下下的共同期盼

  在共和國13次閱兵史上,國慶35周年那次也是個例外。它突破了“十年一大慶,五年一小慶”的慣例,而是足足大慶了一把——受閱部隊共10370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次參加閱兵。人民的激情上升到了沸點。“比上世紀50年代的閱兵都高。”採訪過1957年、1984年兩次大閱兵的新華社攝影記者鄭震孫回憶說。公方彬也對群衆的熱情至今難忘。“雖然是組織的行為,但整個過程中已被情感所包圍。要不然北大學生怎麼會打出‘小平您好’啊。”

  1984年的中國萬象更新。改革春風的沐浴下,從文革十年動亂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有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自由,被人民公社制度束縛了若干年的農村生產力更是一下子被解放出來。“農村改革的勝利在1984年幾乎達到了頂峰。”公方彬說,全民都希望看到成就,“所以需要借閱兵展示改革開放的成果,鼓舞民心。”

  全民也希望看到軍人的風采。從1979年開始,中國軍人在接連幾次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表現神勇,被群衆稱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戰爭的場面,群衆是看不見的,所以需要近距離向他們展示軍隊的雄壯。”曾經參與三次對越作戰的公方彬對此深有感觸。 閱兵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正是那次大閱兵才更強化了這些年的改革成果。”公方彬分析說,因為那次閱兵闡釋了很多價值理念:為誰做、怎麼做才能得到人民認同?在被“小平您好”肯定之後,鄧小平會堅定不移地將改革進行到底。

  1999年的閱兵背景也並不複雜:“逢十”、中國軍隊和經濟現代化與1984年也不可同日而語。那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軍兵種最齊全、武器裝備最先進的大閱兵。 

  2009年的中國正處在新的十字路口。“內部矛盾很多,外部壓力很大。處理不好,現有的良好發展狀態會被打破。作為執政黨,需要引導民衆的情緒。”公方彬說:“如果大家由此看到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建國60年的成就,會內化為自己的行動,增強信心,積極性調動起來之後,創造社會產值就容易多了。

  公方彬認為,閱兵不是為了展示而展示,它在中華民族和中國社會所調動的激情和信心,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和推動是相當大的。而在鄭震孫眼中,閱兵不僅是政府想要展示自己的成就,更是群衆的願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