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海軍巡邏海洋經濟區級別已提升到特混編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6 10:47:05  


 
  出乎原先許多人的推測,“江凱”級導彈護衛艦被優先部署於東海艦隊,而非原先預期的南海艦隊。首艦“馬鞍山”號於2005年2月18日服役,二號艦“溫州號”則在2005年9月27日服役,兩艦均屬於東海艦隊。“江凱”級導彈護衛艦的出現似乎意味著中國的造艦技術可能已經與西方一流水平相差無幾了,不過在此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海軍現代化過程中難以突破的困境一一許多裝備獲得困難或者研發進度跟不上,因此“江凱”級跟051B一樣還是得屈就許多令人失望的裝備,最明顯的就是“海紅旗”7近程防空導彈。不過畢竟基本總體已經是全新的,未來換上最新裝備並非難事。隨後中國便以054為基礎推出054A(西方稱為江凱一II級)並大量建造,配備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系統等。

  相比較“江凱”級而言,“江凱”II型增加了不少新裝備,所以滿載排水量比“江凱”級增加200噸左右,達到4500噸。艦體改進方面,前四艘054A艦體側面的折線相較於054有所不同,折角線位置較高,僅涵蓋船樓而已,而非原本054一般從艦首直達艦尾;054A的設計雖然可能會部分地增加雷達截面積,但也加大了艦首與艦尾的可用甲板面積(故其最大舷寬增加了1米,達到16米),尤其是直升機甲板面積因而增寬,對於直升機起降較為有利;然而第五艘“江凱”II型開始,艦首的折線又恢復了類似最初054型的設計,折線設計的前後思維轉變頗令人玩味。

  在防空方面, “江凱”II型最大的變化就是以新的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系統取代原本054使用的“海紅旗”7型近程防空導彈。 “江凱”II型的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是中國新研發的海“紅旗”16(HQ-16),此種導彈採用終端半主動雷達導引,射程約20千米,而美方認為HQ-16是根據中國取得“海麻雀”防空導彈的技術發展而成的。“江凱”11型裝有四具俄制MR-90型H/}頻照射雷達,其中兩具位於艦橋上方兩側,另外兩具位於機庫上方兩側。MR一90照射雷達是S A-N-17防空導彈系統的一部分,因此也有人認為054A將使用SA-M-12防空導彈系統的垂直發射版。

  “江凱”II型的垂直發射系統(VLS)一改以往俄系的“轉輪式”,而使用與西方慣用的方格狀設計,而每個VLS模塊八管(2X4)的設計也與美國MK-41、法國SYIVer等西方主要VLS相同。“江凱”Il型的艦艏B炮位裝有四組八聯裝VLS單元,每個VLS單元的配置方向系長邊(4單元)為縱、短邊(2單元)為橫,整個B炮位的VLS配置為縱向4單元,橫向8單元。一般認為此種新型VLs的技術可能來自於俄羅斯,不過俄羅斯為垂直發射版SA-N-12導彈而研發的3S-90E1垂直發射系統(已被印度的“班加羅爾”級導彈驅逐艦採用)採用的是每組12聯裝的設計;俄羅斯曾協助中國研發艦載垂直發射系統。據說以俄制KIi ROk垂直發射系統(轉輪設計)為基礎。這有可能是HQ一16的VLS的技術來源之一。不過,仔細觀察這套垂直發射系統的外觀,包括發射板蓋以及轉軸、中間的燃氣排氣道板蓋等特征與歐洲SYl Ver垂直發射系統相似,反而不像MK-41,因此不排除中國從歐洲渠道獲得相關技術支持的可能。此外,根據照片顯示,中國海軍用來測試許多新一代艦載裝備的“畢升”號實驗艦上,除了裝置用於052C導彈驅逐艦的HQ-9防空導彈的輪型VLs單元外,還安裝了另一種採用類似於美制MK-41的方管固定式VLS,這很可能就是HQ-16使用的發射器。不過,目前並無法確定這套垂直發射器究竟為冷射或熱射式,考慮到各國發展艦載垂直發射技術時的經驗,以熱發射的可能性居多。為了配合垂直發射器的安裝, “江凱”II型將“江凱”型原本艦樓前方一塊高起的平台(即安裝HQ-7發射器的位置)取消,以擴大B炮位的甲板面積。根據俄羅斯北方設計局在Tema 978工程的具體建議書中指出, “江凱”II型使用的防空導彈系統為HQ-16(此時垂直發射版SA-N-12還未通過俄羅斯的國家驗收,故不太可能被054A採用),而MR-90照明雷達為了與之配合,還特別修改了操作頻率與模式。在後期型SA-N-12防空導彈中,每具MR-90能以輪流照射方式同時導引兩枚SA-N-12導彈攻擊同一個目標(但不具備單一雷達分時照射不同目標的能力),因此理論上“江凱”II型可能最多可以同時導引8枚防空導彈攻擊4個目標。由於防空導彈系統的變更“江凱”II型便取消了原本“江凱”級使用的345型照射雷達。

  主炮方面,054A並未繼續沿用062B/C以及054的中國自制87式100毫米單管艦炮,而改采以一門中國國產的76毫米快炮,此炮堪稱俄羅斯AK一1 76M型76毫米快炮的中國版。中國海軍為了尋求一種新型中口徑快炮,以取代原有的舊式雙聯裝57毫米快炮,早在1994年就決定自俄羅斯引進AK-176M以及所屬RFCS LASKA火控系統的技術(同時連帶採購少量原裝A-176M快炮,用於中國部分規役小型艦艇的換裝,例如“紅箭”級導彈快艇的五號艦);然而,AK一176M的國產化計劃並不順利,N2000年之前基本上一事無成,並在2000年撤換了總設計師,最後終於在2003年由鄭州機電所完成國產化作業,成為中國海軍新一代的制式中等口徑快炮。AK-176M系統全重(含下甲板裝彈機)16.5噸,射程11.5~15.5千米,炮身俯仰範圍5~+85度,水平回旋範圍左右各175度,射速60~120發/分,擁有兩套位於甲板下方的自動供彈系統,各儲存有152發炮彈。AK一176M以火控雷達和電視跟蹤系統(俄羅斯原版系統的射控雷達為MR一123—02),具有自動與人工兩種操作模式。自動模式只需兩人在戰情室內遙控即可,人工模式則需四名人員進入炮塔操炮。原版LASKA射控系統使用兩個舊式設計的圓形屏幕顯控台,而中國獲得的則是更先進的改良設計。接受技術轉移之餘,中國本身也在2000年左右對AK-176M的設計進行再改進,最明顯的就是改用具有隱身設計的複合材料制炮塔殼,此外內部結構也進行了不少改進,包括改用控制較為精確的新型電子伺服驅動裝置,並改良火控系統與裝填機構等,性能大幅提升。在2003年5月。中國海軍進行了一項試射,由同一套LASKA射控系統指揮的兩門國產版AK一176M 76毫米快炮與二門A-630M 30毫米機炮(兩型炮均為俄羅斯技術轉移給中國的版本)擔綱射擊,據說發射的45發76毫米炮彈中只有一發脫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