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探訪神秘獨特的“村落” 揭開閱兵村的面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4 09:21:45  


一批來自受閱英雄部隊的訓練尖子火缐立功。
  一個尚未揭開神秘面紗的獨特“村落”——閱兵村。 

  這裡迷彩飛揚——直線方塊,步履鏗鏘,從共和國武裝力量精挑細選出來的英雄官兵,在這裡汗澆血鑄,淬火成鋼,走向共和國的閱兵台。 

  這裡戰歌嘹亮——壯志淩雲,豪氣衝天,從人民軍隊歷史長河中歷練成長的英雄團隊,在這裡盤馬彎弓,披堅執銳,走向新時代的觀禮台。 

  英雄,是這個村落的旗幟;英雄,是這座營盤的氣質。 

  從紅色起點,到血火征程,輝煌戰績寫滿光榮戰史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平江起義”、“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保衛延安”、“大渡河十七勇士”、“硬骨頭六連”、“上甘嶺特功八連”…… 

  記者在閱兵村採訪,“鐵軍”、“紅軍師”、“紅軍團”這些響當當、亮堂堂的名字響徹耳畔,“抗美援朝英雄營”、“強渡烏江模範連”、“飛奪瀘定橋紅二連”、“硬骨頭六連”……這些鮮紅的旗幟在閱兵村高高飄揚。 

  據悉,這次閱兵注重選擇具有光榮傳統和參與完成重大任務的部隊,並安排有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典型個人參閱。受閱部隊中,有一半以上的方隊誕生於戰爭年代,經受過炮火硝煙的洗禮,輝煌戰績寫滿戰史。 

  光榮戰史,就是受閱部隊的“籍貫”和“血型”。徒步方隊駐地,“紅一師”的旗幟獵獵生風。率領這支“紅軍師”組成的步兵方隊,方隊長王賀權非常自豪:“我們是從井岡山走來的部隊,1933年6月,毛澤東同志在江西永豐縣藤田鎮親手創建。‘大渡河十七勇士’是我們的前輩。今天,我們352名受閱方隊隊員正成為新的英雄群體。”該部“大功三連”指導員、閱兵方隊二中隊教導員劉傑告訴記者,投入閱兵訓練以來,352名隊員人均每天流汗兩公斤。 

  裝備方隊訓練場上,我軍最先進的某新型主戰坦克轟然開進。作為裝備方陣的排頭兵,這支誕生於1928年7月平江起義的紅軍團隊,從井岡山會師到萬里長征,從三大戰役到抗美援朝,光榮戰史令人肅然起敬。作為我軍首批完成摩托化和機械化改裝的部隊,它的發展堪稱我軍從騾馬化時代走向信息化時代的一個縮影。 

  “在天為雄鷹,落地是猛虎”。從抗美援朝戰場走來的“上甘嶺特功八連”,現列編於空降兵某部。當年浴血奮戰,他們堅守坑道43晝夜,把穿透著381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了上甘嶺主峰;如今校場點兵,他們身披藍天迷彩,裝載降落傘包,將駕馭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傘兵戰車接受共和國檢閱。 

  “血染沙場氣化虹,捐軀為國是英雄。”這裡龍騰虎躍的身影,正是為中國人民打下紅色江山的英雄們的傳人。 

  英雄的血肉凝成他們的身,英雄的精神聚起他們的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