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揭秘全軍唯一參加14次閱兵的部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1 11:07:47  


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履帶自行加榴炮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新華網消息:國慶60周年閱兵裝備方隊中,有一支參加過14次國慶閱兵的裝備方隊。 

  這支部隊的前身是1944年組建的晉察冀軍區炮兵排,組建之初只有20餘人和一門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山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現已成為裝備火炮門類齊全、先進的部隊之一。 

  1949年開國大典的時候,他們是用騾馬拖拽著繳獲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戰利品通過的天安門,當時的炮都是一些小山炮,野炮,不成規模和體系;到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閱兵時,他們參閱的火炮已發展成為輪式40管火箭炮,這種火炮已完全由我國自主生產,而且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作戰能力較以前也有了較大提高。越到後來,武器裝備的更新速度越快,到國慶50周年時,被譽為“坦克克星”的某型反坦克炮已列裝部隊,這種戰場殺手在50年大慶時接受了檢閱。今年,他們參閱的某型火炮威力大,科技元素多,無論從體形還是戰鬥力方面都是火炮中的巨無霸。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部隊還是一支對外開放的炮兵部隊,方隊長告訴記者:“1971年部隊對外開放。” 

  1984年閱兵訓練,他們第一批進駐閱兵村,在閱兵村建設和規範方面為其他方隊做了很好的榜樣。那次閱兵,他們受閱的新式火箭炮也是剛剛接來,除了要盡快熟悉掌握新裝備外,他們還在方隊中大力掀起了“科技閱兵”熱潮,一批優秀的駕駛員和技術人才成為閱兵訓練的骨幹,也研發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訓練器材。那次,他們把脈路表安在新火炮上,又將一種瞄准線貼到玻璃上,很準確地解決了車距問題。 

  1999年國慶閱兵,這個方隊最直觀的變化是輪式車輛變成了履帶車輛。因為履帶車輛訓練的時候要嚴格限制摩托小時,所以,方隊一開始訓練的時候就非常注重提高訓練效益,並把科技興訓貫穿始終。一名叫雷勇的士官,為閱兵革新研製了紅外等速卡距檢測儀等成果,較好地解決了參閱車輛等速行進的問題,直到此次閱兵,他的許多成果還在被許多方隊使用。 

  在這個方隊採訪時,恰逢參加過開國大典的旅老首長張懷勇正在為大家做報告。張老回憶起當年閱兵訓練的情形,尤歷歷在目。他說,無論是哪次參閱,這支英雄的部隊都精神抖擻,姿態奮發。在現場,這個旅的現任部隊長也告訴記者,橫向比名列前茅,縱向比超越歷史是他們此次參閱的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