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空軍五大體系跨越:武器裝備實現三代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4 09:33:49  


 
  基本形成了三代化、精確化、網絡化、國產化的空軍武器裝備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空軍武器裝備呈現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主戰飛機先後發展了四代。50年代發展了第一代,典型機型是美國的F-86、F-100,蘇聯的米格-15、米格-19。60年代發展了第二代,典型機型是美國的F-105、F-4,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5。70年代發展了第三代,典型機型是美國的F-14、F-15、F-16和F/A-18,蘇聯的米格-29、蘇-27。目前,四代機已經在美國裝備部隊。機載制導彈藥、地對空導彈等也相應發展了三代。

  空軍指揮學院軍事專家王明亮介紹,人民空軍組建之時,幾乎完全靠從國外引進飛機和其他裝備。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世界主要國家主戰飛機已經換成了三代機,我國卻仍以第一代的殲-6為主,連二代戰機的數量都很少。

  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帶來的嚴峻挑戰,人民空軍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圍繞“打贏信息化戰爭,建設信息化軍隊”的目標,啟動了信息化建設,開始了在不發達工業社會基礎上建設信息化空軍的歷史跨越。

  王明亮說,上世紀90年代初,人民空軍開始裝備第三代飛機。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三代機蘇-27首次公開展示,顯示了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成果。今年的國慶60周年閱兵,國產殲-11和殲-10公開亮相,並成為空中梯隊的主體。同時,殲-7、殲-8、轟-6等二代機平台經過火控、航電、動力、武器系統等全面升級和信息化改造。地空導彈也實現了換代,從第一代直接跨越到第三代,國產新型地空導彈成為地面防空作戰的骨幹兵器。目前,人民空軍武器裝備建設邁上了新的台階,重新跟上了世界空軍武器裝備快速發展的節拍,並打下了向更高水平躍升的堅實基礎。

  在這一跨越中,人民空軍的武器裝備初步實現了從以防為主向攻防結合的跨越,從基於平台向基於網絡的跨越。

  王明亮認為,最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跨越,是人民空軍武器裝備建設從引進到自主研發的跨越。殲-10飛機、殲-11B飛機、殲轟-7A飛機、預警機以及新型地空導彈等,國產武器裝備種類急劇擴大,系統配套,而且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殲-10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自主研發三代機的國家之一,在人民空軍60年建設發展歷史上,首次通過自主研發掌握先進武器裝備,躋身世界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的前列。

  60年,人民空軍的武器裝備基本形成了三代化、精確化、網絡化、國產化的空軍武器裝備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