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主戰裝備實現三代化。90年代以前我們的主戰裝備基本上甚至是以第一代為主,殲-7、殲-8這樣的二代飛機還少,所以當時的狀況很不理想,90年代我們首先通過引進,然後自己研製,2006年裝備了國產殲-10和國產化的殲-11,我們的主戰飛機和國外的代次消除。
第二,信息化方面取得很多成就。這個信息化突出的標誌就是裝備預警機。預警機是現代體系作戰中的神經中樞,如果沒有預警機仗很難打。除了預警機之外,人民空軍的信息指揮網絡也在建設中,這個網絡還包括地面,不光是空中,預警機是其中的一個節點。
第三,攻防力量結構有了初步的改善。所謂攻防力量,就是飛機通常分為進攻型的和制空防空型,殲擊機都屬於制空防空型的,進攻型包括強擊機、戰鬥轟炸機、轟炸機,這個結構我們在90年代以前也不太理想。90年代以後這一點改變了,除了原來的攻擊性飛機,轟6飛機改型了。成功研製了重型戰鬥機和殲控7,引進的蘇-30也是攻防兼用的,使結構比例有了很大的改善。
第四,機載彈藥實現制導化。空對空、空對地的兵器,都在使用制導化,特別是裝備了一批遠程精確制導彈。
第五,加油機的出現。強大的空軍必須具備加受油技術,在國慶50周年首都大閱兵上,空中加油機首次亮相便一鳴驚人,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王明亮大校表示,通過這些裝備的發展變化,可以看出人民空軍信息化的品質, 在進攻性能力、遠程作戰的能力上都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