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專家稱中國地下戰略導彈庫可承受核彈攻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2 16:11:14  


地下導彈庫有獨立的軌道系統。
  日前,《中國國防報》披露了二炮部隊修建地下導彈洞庫的情況,文中引用西方專家推算稱中國地下導彈庫可承受多枚幾十萬噸當量核彈連續命中。此文引起了外界媒體的熱議,有媒體分析中國此種深埋部署的方式實際比俄美導彈精度更高。中國媒體敢於公布這些被稱為“地下長城”的戰略設施,表明中國對其核作戰體系具有前所未有的信心與勇氣。

  探秘“地下長城”

  《中國國防報》在相關報道中曾寫道,“這裡只有如白晝一般的燈光和永遠只是迷彩一般的顔色。這裡就是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隊正在施工的某導彈陣地,人們常常稱這裡為“地下長城”。緊接著,該報直接引用外電的報道稱,曾有西方專家推算,中國二炮導彈陣地十分堅固,“如果用鑽地核彈頭對中國的導彈陣地進行攻擊的話,將需要數枚幾十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連續擊中同一點方可擊穿,而要將其徹底摧毀,則需要更多的核彈頭”等等。

  某雜誌的署名文章中,也介紹了中國二炮地下陣地的狀況。文章稱,中國早期的中程彈道導彈都採用永久式地面陣地部署方式,而第一種洲際導彈———東風-5則採用加固的發射井部署。中國在1979年開始部署東風-5型導彈時,其真假發射井共計24個,但這些保護措施在越來越精密的偵察衛星和越來越精確的防區外導彈攻擊面前顯得不再有效。如果加固發射井不能確保導彈安全,那麼將整個發射陣地完全埋入數百米的地下,顯然被二炮認為是可行的方案。該雜誌稱,早在1995年夏,《解放軍報》一則不顯眼的消息就提到,數萬名二炮官兵經過10多年浴血奮戰,終於完成某項重大國防工程。2008年3月24日,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軍事紀實”節目將這一地下核反擊工程部分曝光,被外界稱為“長城工程”。

  為何選擇“深埋部署”

  分析人士認為,牢固而隱蔽的“地下長城”是中國保存“二次核打擊”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於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如何確保最低威懾數量的洲際導彈在躲過敵方攻擊後仍能成功發射,並成功穿透敵導彈防禦體系,將核彈頭投擲到選定目標,就成為中國二炮最重要的任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